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有多远,武汉就能走多远

(2009-02-14 12:23:09)
标签:

杂谈

思想有多远,武汉就能走多远

作者:梁萍 

 无论漂泊于天涯海角的何处何地,也无论背井离乡而一去就是多少年。而对于那片曾经生养过自己的故土,总会让游子时刻魂牵梦绕。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他们也一样,用最诚挚最真实的话语在外赞美着家乡,介绍着家乡。当然,他们更多是在为家乡更好更快的一切进步发展而献计献策或尽心尽力。
    2月5日15时21分,远在广东工作的湖北籍网友“怀念紫龙”,在知名网站“天涯社区”发表了一篇题为《武汉定位》的帖子。文章内容不但对武汉三镇分别进行了归类性的准确定位,而且还在武汉形象、武汉交通、武汉区域功能规划和武汉环保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文章发出后,其点击访问量直线飓升,到2月14日就达到近10万多人次。而且,该文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千多名网友纷纷留言参与到该话题的讨论中来了。
    对此,《武汉晚报》于2月12日、2月13日和2月14日进行了连续的报道,于是在本地的网友中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被武汉市政府所密切关注和重视。12日,该报记者也经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叫“怀念紫龙”的发帖人。在电话交谈中,“怀念紫龙”又补充了一些关于武汉发展的另外建议。民意是钢,民智及金,并两者如潮,相信这会对武汉,甚至整个湖北的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据悉:为回应众多网友心系武汉的热情,天涯论坛即将于2月16日推出“对话‘怀念紫龙’,圈外看武汉”的大型网络对话活动,
    与“怀念紫龙”一样,笔者也在全国许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先后工作过,于6年前来到武汉。当初来时经过耳闻目睹后,很快笔者就感觉到武汉市区的格局很具有一定特色,这是在其它城市或地区所少见,甚至是见不到的。由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于是武汉三镇就“泾渭分明”。武昌,高校林立,并是省委省政府的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所在地,所以是文教和政治中心城区。汉口,商贾云集,繁华热闹,所以是商业和休闲中心城区。汉阳连沌口,厂房错落有致,并比比皆是,所以是工业中心城区。虽然,从大体上看,三镇各具和各重特色,但每镇各自内部的基本人居综合环境却是很完善完美的,而且数座桥梁和如网的公路又将几地紧紧相联。这就是武汉市区的格局。其规划得太好了,很令人感兴趣,更让人羡慕向往。于是,如笔者一样的许多外省人也很快并不断地在武汉安家落户了。
    不仅如此,从历史来看,远的不说,武汉在清末洋务运动以来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最大工商业城市之一,于是在民国时期就被世人号称为了东方的芝加哥。从自身条件来看,武汉由于地处中国中部之中,并配套的陆海空交通较为发达,所以有着九省通瞿的地理优势,而且高校云集,于是人才资源也相当地丰富,以及其它如农业、工业、科教、文化等的潜力和优势均为武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无论是从地理的优势和已形成的合理规划格局,还是历史的对照驱使,武汉也没任何理由,更由不得不继续创新发展。当然,事实上,武汉也一直在快马加鞭地奋进。于是,武汉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也让我们所有武汉人及许多外来者所耳闻目睹。
    当然,斐然的成绩一方来自我们武汉及外来的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一方也来自省市两级领导的英明决策和指挥。记得去年1月底,省委罗清泉书记在参加武汉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武汉不能仅仅满足于做湖北的龙头,而应当增大辐射半径,成为更大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中心,力争在改革和发展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及至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同时,于同年2月份,他在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省各级党政官员和民众再破“内陆意识”,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好中求快的战略要求。
    于是,我们武汉人,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定位。那就是先行在同处中部的所有城市中崛起,接着是在全国所有同类实力的城市中脱颖而出,然后是赶超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甚至最后让武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目标明确,武汉人对此也是人人皆知。就拿坊间的比喻理解来说,也很通俗易懂,而且更为形象。他们说,内陆不是尖底锅心,而是圆锥的顶点。武汉人知道了自己的真正定位,于是朝着这一个个目标在不动摇地、不怠慢地和不折腾地一路牵手前行。
    感谢“怀念紫龙”或所有网友对有利于武汉健康发展的批评和建议,当然也请相信其会被武汉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重视或采纳,同时也诚请所有武汉人和所有关心关注武汉的朋友们来继续为武汉的发展不断地献计献策。记得2007年底,笔者以建议的形式,写了一篇题为《九省通瞿已不是武汉招商引资的优势了》的文章发到了武汉市长的邮箱,另外没几天又写了一篇题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报告》的文章发到了武汉市长和开发区主任的邮箱。这两篇文章涉及到五大类而有若干小类的问题。不久后,市长主任邮箱均回信逐一答复了意见。到2008年年底,笔者再回头去看那些问题时,发现几乎都得以了圆满的解决。事实证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想有多远,武汉就能走多远。
    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进步,有进步就有超越。新武汉,大武汉,强武汉,一个模样仿佛在逐步清晰。当然,这其中也有过去、现在和将来如“怀念紫龙”一样的网友们之功劳。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9-02/14/content_1089774.htm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23187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