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大公报/人民网:“学而优则仕”是为官之道?

(2008-11-10 10:22:46)
标签:

文化

2008年11月17日发表于香港《大公报》A19版

“学而优则仕”非是被误读的做官途径

作者:梁萍 

 近期,某省对部分市级党政的主要领导做了些调整。从新走马上任者的简历来看,我们发现一个相同的“亮点”,那就是他们的学历都相当地高。于是,也就是因为这点,所以被一些人误读为“学而优则仕”了,而且是将此“学”理解成了“学历”。不仅如此,某媒体在总结报道这一官场大调整时,无论是从文章的标题,还是其内容等都与那些误读者的观点或看法是一样的。当然,该媒体是从正面和善意角度出发的,原文章在最后说:高学历、专业型高级官员将“统帅”该省主要城市的发展,该省官场“学而优则仕”迎来高峰,这对发生某事件后的该省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新之风。
    虽然,高学历领导不一定是有或将有高能力,高效率和高成就等的人,但是让高学历者走上领导岗位这也是正常可取的,甚至是将逐步必然的。因为,文化知识是做好包括管理等在内的一切行为活动的综合基础。从某种程度或意义上来说,有较高较广泛文化知识的人,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驾驭就要相对深厚及容易些。于是,这很符合目前正如火如荼地推行科学发展的要求。所以,该省让高学历者走了领导岗位的做法,这是根本就没啥可奇怪或非议甚至可指手划脚的事,相反其会起到如虎添翼的良好效果,是民之幸事。当然,少数呆板或迂腐的高学历者以及未经学而得证的“速成”高学历者等除外。
  不过,将该省高学历者调整上去为官的做法,就认为是“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显然,其肯定是颇为偏见或不对的。因为“学而优则仕”的真正意思是: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所以,其并不是说的有了高学历就可做官。当然,尽管没理解正确,那么仅具有高学历者能不能为官,并能为合格的好官呢?这可是说不一定的。因为,通过寒窗苦读,并达到学富五车,从而金榜题名走入仕途,这只是封建社会及其之前的事。而如今新社会新时期对官员的要求是更综合全面,更特殊严格和更高标准及高能力等的。唯才是用,任人为贤,高学历只是一个参考条件,或者即使是也顶多算为数个应备条件之一。      
    品学兼优,这是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具有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学,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高学历,可能只具备高文化知识,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应用知识,管理知识等校园以外的一切学问。社会是个更大的学校,官场是个更大的学校,世界甚至宇宙也是个更大的学校,于是我们的干部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可说是要活到老而学到老。当然,光有渊博的学识还不够,我们的领导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或品行。所以,在政治上要全副武装而过硬,思想上要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上要优良正派,行为上要干净并起到榜样表率作用。这样的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由衷尊敬。
    德才兼备,这更是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具有的条件。有了丰富的知识学问,有了崇高的思想品德,如果无才无干,这样的领导也无异于花瓶或架子。当然,这里所说的才也是综合的,它最能体现一个官员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之高低。为官一处,就必须努力造福一方。所以,领导的才干要不断地发挥,并发挥得有所进步性的作用或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地方干部要不断地有所开拓创新的作为,有所富民强区的成绩。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民做事,做更高阶的官则是为了更好地为更多的人民做事。同时,领导的能力和才干不但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神文明。所以,领导的能力和才干之具备和发挥很重要。这样的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赏。
    因此,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这是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具有的最起码条件。不过,仅仅这些还仍然远远不够。比如各级领导有各级的任用资格标准和考核标准,各级领导有各级的职责义务和工作内容规定等。当然,我们的各级组织部门在任用干部时也是经过严格把关,综合考量的,这也包括这次被人误读为“学而优则仕”的那些高学历官员们。我们对他们是有信心的,则他们也会不辜众望不负重托而有所建树的。
    现在,“学而优则仕”虽然不是被人误读的做官途径。但是,“仕而优则学”这句话对官员们却要牢记而为,并应不止是在做官有余力时才学习,还要边做边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