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梁萍:“良心债”事件里感动多

(2008-02-21 12:23:06)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文化

分类: 媒体发表稿件(发表型)
08年2月21日发表于荆楚网*东湖评论*网评湖北栏目
08年2月22日本文被楚天都市报第4版*****综合节选编发
08年2月26日新华网湖北频道*专题栏目转载
08年2月22日新浪文化博客深度阅读栏目推荐
“良心债”事件里感动多
作者:梁萍

    2月15日,《楚天都市报》收到署名为“校正”的读者寄来的1500元汇款,恳求报社帮助九泉之下的母亲完成临终遗愿:将19年前其在邮政局工作时,违法截留的军人程斌在武汉代为战友兰明汇给郑州的乔云霞这笔汇款予以归还。报社接款接信后,立即展开了多渠道寻还工作,于2月18日找到收款人乔云霞,2月20找到委托寄款人兰明。经事实确认,本事件圆满结束,令所有关注此事件的人释怀。

   《楚天都市报》消息发出后,笔者一直在关注此事件的进展,现在事件终于圆满结束后了,蓦然回头再放整个事件,实在有太多的感动,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我们为“校正”的母亲表示敬意。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犯了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是不重要的,而且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看,人犯了错误后是否愿意改正错误,并实际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和结果。人是清清白白地来到这个世上的,在经过一生的磨练后,最后是清清白白离开这个世界的,就可死而无憾,瞑目含笑九泉了。“校正”的母亲,在临死前做到了这些,讲出了自己的亏欠,并将要子女还款于人作为了遗愿,所以,她老人家最后走得是清清白白的。在当时汇款退回时,其有亲自找过汇款人的行为,只是在最后无法找到并久无人追查情况下,因自己经济困难而一念之差犯了错误。事隔十多年,风平浪静,如果她老人家永守口如瓶把此秘密带进棺材,也无人知晓。但是,老人家还是非常有良心的,诚实地讲出了自己的错误,并想要通过子女一定改正此错误。所以,老人家的思想是进步的,令人欣慰和称道!老人家最后的醒悟和做出的遗愿让人感动。

     我们为“校正”表示敬意。“校正”虽然在母亲告知真相后又隐瞒了三年,但是那是一种孝心带来的思想障碍。其欲想通过继续的隐瞒来顾及母亲死后的面子和名节,所以这种孝心虽然过于自私,但也可叫人在感情的角度上予以理解,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三年来“校正”也一直受到了良心和道德的自我煎熬和折磨。人犯错误,是要一定的时间来改正自己的,所以,我们应将心比心来原谅“校正”三年的隐瞒。人性总是善良的,正义和道德总是能在最后战胜自我的。“校正”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理解了孝心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完成母亲的遗愿,至于其它的都不重要。所以,“校正”勇敢地跨出了还良心债的步伐。面对母亲是“大义灭亲”,我们为“校正”的诚实而感动。忠孝难两全,我们为“校正”的“忠”而感动。

    “校正”与其母亲虽然有错,甚至有罪,但是,笔者要再次特别指出的是,他们的错罪若继续守口如瓶是无人知晓的,在这种状况下,他们能知错改错,我们没任何理由不予以合理的谅解!反之,应被他们所感动。

     我们为《楚天都市报》表示敬意。《楚天都市报》在线索少,而且事件时间久,所寻之人流动大,涉及地域广等复杂情况下,能圆满完成该寻还任务是非常了不起的,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侦破人员和组织。记得在消息刚开始发出时,《楚天都市报》还被一些人所误解,认为是整出了一个无头无绪的事件在炒作。但是,《楚天都市报》没任何“怨言”,最后以事实给了公众一个交代。我们为《楚天都市报》为读者的负责而感动。

     我们为“兰明”表示敬意。对于“兰明”的汇款举动,可能有些人在中途知道收款人“乔云霞”的哥哥是“兰明”部队上的领导时,会有许多的疑问和误解。这是不是一种“贿赂”行为,以此来达到自己的仕途升迁呢?然而,事情的最后真相并非如此!“兰明”在给“乔云霞”汇款时,已转业不再是“乔云霞”哥哥的部下了,之所以寄钱给乔云霞,是因为“乔根法指导员真不容易,1989年,已经转业的兰明得知他家境仍然困难”。是因为“指导员为人很正直,对战友和其家人很照顾,我们这些战友、还有乔云霞几个兄弟姐妹都不应该忘了他的情义,记得我的脾气不好,跟指导员下棋下输后就会把棋摔在桌上,但指导员从不计较,所以我非常敬重和佩服他。”是因为“兰明、乔根法和林国才三人,曾在北京总后通信总站里的一座山上刻下各人名字,约定要做一生的战友和朋友。”等等.约定要做一生的战友和朋友,这是多么真挚的深情厚谊啊!我们为“兰明”对战友的情谊感动。其实,我们为“兰明”的感动还不止这些,当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兰明”以宽阔的胸怀原谅了当事的邮递员,并表示如果乔云霞不需要这笔钱,而“校正”家里仍然需要,愿意将这笔汇款还给“校正”,就算当年我们共同对困难家庭的资助。这里再次更突出“兰明”的为富当仁和为富当义之举。所以,“兰明”让我们再一次地感动。

    最后,我们为所有关心关注此事件,并为事件的圆满完成提供帮助的媒体和人士表示敬意。你们的善举,同样令人感动。

    愿善良的好人一生平安!

 

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关前裕 庞正) 2007年9月20日晚,全国首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隆重直播,308名模范的高尚道德感动着无数人。那个晚上,观看颁奖晚会的“校正”也受到巨大震撼,促使他(她)最终替母偿“良心债”。
  昨日,我省3位全国首届道德模范——吴天祥、黄来女、赵传宇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对“校正”的母亲和其本人给予高度评价。
  吴天祥:我想当面鼓励他(她)
  吴天祥说,一个人若丧失了基本的诚信,一切都可能丧失。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社会才会和谐,才能营造出道德的春天。
  他认为,那位女邮递员尽管曾经挪用了汇款,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醒悟了过来,并嘱托子女代为偿还“良心债”,这说明她的心灵仍然是高尚的,她的人格仍是可敬的。“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她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她还是有良知的人,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吴天祥同时认为,“校正”能够遵照母亲的遗愿,勇敢地站出来替母亲纠错,他(她)的行为也是高尚的,体现了一个人应有的道德和良知。
  吴天祥说,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改正。“我愿意和‘校正’见面,和他(她)谈心,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肯定他(她)、欢迎他(她),向他(她)表示敬意。”
  黄来女:很佩服她改正的勇气
  “她的这份改过的勇气,令我很佩服。”黄来女说,那名女邮递员在她生活困难的时候做了挪用汇款的错事,一直为此备受心灵的煎熬,在最后关头,她勇于说出来,改正错误,这说明,她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个有良知的人。
  黄来女说,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活教材。不讲诚信,即便是一时可能会得到好处,但心灵却会背上一个沉重的“十字架”,灵魂一直不得安宁。
  黄来女也认为,“校正”最终能够完成母亲的遗愿,这说明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向上、向善。“黑夜里,一盏灯可能照不到太远;但若每个人都化作一盏灯,就能够照亮整个夜空。”
  赵传宇:“校正”的母亲难能可贵
  “我很佩服‘校正’母亲的举动。”赵传宇在电话那头说,虽然“校正”的母亲当年挪用了别人的汇款,但十几年后还一直念念不忘,说明她一直为此自责,忍受着良心的谴责。
  现在有些人视财如命,这样的人就算用了别人的钱,也丝毫不会放在心上。而“校正”的母亲是善良的,也是负责任的。当年她曾认真找过汇款人,十几年过去了,当所有的人几乎都忘记这件事情时,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勇敢地说了出来,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很需要勇气的,是难能可贵的。
  读者网友热议
  精彩的报道太多的感动
  武昌34岁的读者张女士: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良心债”的报道,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今天看到寄款的兰明也被找到了,这块石头总算是落下来了。
  没找到乔云霞之前,我暗暗替“校正”担心:假若乔云霞因为没有收到汇款,人生遭遇了变故,“校正”即使不出面,又怎么逃脱得掉良心的谴责?假若遭遇变故的乔云霞突然得知是别人的错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又如何能接受?幸好,乔云霞找到了,她生活得很好。
  这之后,我又为兰明担忧,会不会因为这一笔截留的汇款,让他对乔云霞产生误会?幸好,他们之间只是失去了联系,如今一切真相大白,他们之间的友谊一定会更加深厚。
  事情总算有了完美的结局,感谢你们为读者提供了这么精彩的报道。
  读者梁萍:6天过去,“良心债”终于在元宵节前找到了主人。回头再看,这事件实在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动。
  我对校正的母亲表示敬意。人难免犯错,关键是犯错后是否愿意改正。校正的母亲在临死前做到了这些,讲出了自己的亏欠,还要求子女一定要还款于人。
  再者,在当时汇款退回时,她找过汇款人,只是在最后无法找到并无人追查的情况下,因自己经济困难而犯下错误。事隔十多年风平浪静,如果她老人家守口如瓶把此秘密带进棺材,也无人知晓。所以,她让我感动。
  我对校正表示敬意。他(她)在母亲告知真相后又隐瞒了3年,但那是孝心带来的思想障碍,虽有些自私,但也可叫人从感情的角度上予以理解。
  他(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理解了孝心的真正含义,所以,他(她)勇敢地跨出了还良心债的步伐。他(她)也让我感动。
  我还要对兰明表示敬意。兰明在给乔云霞汇款时,已不再是乔云霞哥哥的部下,之所以寄钱给乔云霞,是因为为人正直的指导员家境困难,也是对他的敬重和佩服。我为兰明对战友的情谊感动。
  当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乔云霞和兰明都原谅了校正的母亲,兰明还表示如果乔云霞不需要这笔钱而校正家里仍然需要,愿意将这笔汇款还给“校正”。他们再次让我感动。
  “愿您在天堂安心”
  荆州48岁的读者陈先生:1979年我参军入伍,算得上跟兰明、乔根发是一个时代的军人。平时谁有困难了,战友之间都会相互帮助和支持。所以,兰明给乔云霞寄钱,兰明和乔根法之间那种深厚的友谊,都让我看后心里特别温暖,像是回到了过去。
  也可能由于经历了那个年代,我特别理解“校正”的母亲,当初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她一定不会动用那笔钱来救急。况且犯错之后,老人家十几年内疚,经受了那么多煎熬,又在临终之前道出一切。而“校正”最终通过媒体归还了这笔钱,我想,任何人都应该原谅他们母子。
  网友春雨润物:道德是有力量的。1500元汇款的秘密,在埋藏十几年之后终被打开,真相经漫长蜗行之后回到原点,背后推动力既有当事人道德良知的不断煎熬,亦有社会道德教育的启发感化——从连续两年的“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暨颁奖晚会”使得“校正”彻夜难眠的巨大影响中,我们能感受到,道德教育那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又穿石裂云的坚忍力量。
  网友晨柳:新年伊始,看到这种感人的新闻,我又流泪了。世间自有真情在,您(校正母亲)虽然做错了事但良心未泯,道德什么时候回归都不晚,愿您在天堂安心。(网友发言详见荆楚网、大河网、新浪、搜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