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三县第一潭,是因为在兰溪义乌浦江交界处。
http://s16/middle/4b836e94g8a8af49db8ef&690&690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TITLE="兰溪 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
http://s15/middle/4b836e94g8a8af4c0f38e&690&690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TITLE="兰溪 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
http://s13/middle/4b836e94g8a8af4a299dc&690&690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TITLE="兰溪 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
http://s5/middle/4b836e94g8a8af4c2e344&690&690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TITLE="兰溪 三县第一潭 龙潭资料汇集" />
龙潭忆旧
柳哲
浙江兰溪的龙潭,是我家乡的有名的名景点。在家乡的时候,我就多次去过,至今仍有很深的印象。现在漂泊北京,一年也难得回去一次,即使回去了,逗留的时间也不长,龙潭成了梦中的记忆了。
龙潭,在城头水库的最北边的深山里。看《龙城陈氏族谱》,才知城头村古称“龙城”。城头,四面环山,彷佛是一条巨龙环绕的自然之城。家谱对龙城的来由,有详细的记载,可惜家谱不在手边,我也无法引录。
在家谱里,有我的21世先祖柳贯所写的《龙城陈氏族谱序》、《廿一提举公传》、《提举公像赞》等3篇诗文,看后抄了下来,现在已经编入了2004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柳贯诗文集》中。
根据柳贯的诗文的记载,可知城头陈氏始祖名炳,字德光,世居义乌上清。赐进士第出身,当过太平县的知县,也做过湖广沔阳州市舶司提举。柳贯在文中写到:“未几,(陈炳)以秩满投老于林下,相龙城,乐其地有形胜之美,且浦多故家义门,欣然有卜居之意。至绍兴二十年庚午,遂徙而家焉。”
柳贯在谱序里,对龙城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予观龙城,引金华之支,岩峦峭深,涧壑观窈,游者莫能深造,吾子(龙门子)世居焉。”
柳贯为陈氏族谱所写的序文写到:“龙门子在门最久,视听最深。”可知陈氏子孙中,有一号“龙门子”的柳贯学生。可惜家谱不在身边,无法确切查到其家谱上的名字。
这位“龙门子”并非自号“龙门子”的宋濂,他们同为柳贯的弟子,是同门。在柳贯健在的时候,就自号“龙门子”了。这位“龙门子”曾创办过龙门书院,写有不少的诗,记得有《龙门春颂》等。
一般的学者,把在龙城创办龙门书院的“龙门子”误以为也自号为“龙门子”的宋濂,其实是不对的。当时宋濂的妹妹曾逃难于龙城,后跳崖殉节而死,宋濂写有纪念的文字。宋濂与陈氏“龙门子”既为同门,且同为柳贯的得意门生,当有互相往来。其创办龙门书院时,柳贯与宋濂都鼎力支持过,这在陈氏族谱里都留下了柳贯与宋濂的多篇文字,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这次,写此小文,我是抛砖引玉,希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亲自造访一下龙城,查阅其家谱,考察其旧址,写一篇深入的《龙门书院考》,肯定是不错的文章。
说起龙潭,20多年前,我还在上初中时,就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春游过。有一次,我们还带了锅盘勺盆等炊具,在山里做饭、煮年糕、烧面条,女同学去山上采摘野菜,水都是山泉水,大家吃得好,玩得也开心。据说龙门书院旧址,就在龙潭的附近,可惜当时我还年轻,不懂探古访幽的雅兴呢!
高中毕业后,有一次我从义乌走路回兰溪老家,就是经马岭,过龙潭,回横溪的。这里山势险峻,风景绮丽,千奇百态,美不胜收,令人留恋往返,当年陶渊明之“世外桃源”,想必也非如此吧。
龙潭,据说深不可测,我的同学就拿了长线,一头系了石头,扔进潭里去测试过。龙城之“龙”,经常从此潭往返于海中龙王殿,当然这些只是传说而已。
龙潭所在的城头水库,风景优美,兰溪市政府已把其列为兰溪市级风景区,横溪镇政府也对此做了详细的规划,这一自然形成的江南“龙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名满天下!
(作者系学者,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