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趣味十足的游戏,名叫“传话”。规则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用耳语把指定的一句话悄悄地告诉下一位参与者,且只说一遍。等传话结束时,第一人和最后人再各自把所听所传的那句话讲出来,结果呢,往往是啼笑皆非。因为,在传的过程中,那句话总是发生质的变化。
每每看到或自己参与了这种活动,我都笑胀肚子,既明白了“谣言可谓”是怎么来的,更感慨于沟通的重要性。
今天早上,我又一次体验到沟通的作用了。
开学初,我在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题为《安排座位真不容易》的文章,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有心的编辑看中,发表于上周四的报纸上。文章主要内容是:开学初座位安排之后的中午,有个家长不满意孩子的座位,希望我能调整,我表示先考虑考虑。下午,他孩子跑进办公室询问他与谁换,说是妈妈说老师答应了。我耐心询问了孩子的眼睛情况,他说自己看得见,只是妈妈不希望他坐那里。此时,我一方面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期望而感叹,一方面又为班级座位安排的难度而考虑,便对孩子约定了等他看不清楚的时候再换。他欣然同意。
就这样过了两个星期,到了班级集体换座位的时候了。我体谅他父母的心意,便趁着这个机会,把连同他在内的好几个同学的座位都做了一个调整。之后,想打电话告诉他妈妈,可电话没人接。我就发了一则短信告之,意思是让她放心,她的提议我已经接受了。
昨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是有些事情要沟通一番。我本以为她要感谢我呢,谁知她说的事情让我大吃一惊。首先她说我的那篇文章她和儿子都看了,为此儿子情绪不好。她说儿子有了思想负担,心灵受到了一定伤害。其次,她说儿子告诉她虽然语数课堂上老师的板书都能看见,但英语课堂中,一些单词却看不见。
对于第一点,我很意外,因为文章当中没有提到孩子的名字,更没有责骂的成份,无非是写了感觉家长与老师考虑的立场有所不同,从而在某些问题上带来分歧。就是这样的文章,为什么会使孩子很不高兴呢?他怎么就这么多想了呢?
对于第二点,我更是意外。因为开学初的承诺,所以我多次询问过他关于黑板上字的情况,但每一次,他都说看得见。他为什么要说谎?难道是孩子不好意思说吗?
后来,这位家长特意强调了一句,说事情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她现在得刻意回避关于座位的问题。她的言语充满伤感,伤感得让我也很伤心。解铃还需系铃人,找孩子当面聊一聊看来极有必要。
今天早上,当孩子进办公室汇报完班干部工作后,我把他留下,嘱咐其它同学出去,并把门关了。当我忧心忡忡地与他交流时,谁知,他的话却让我更是惊讶不已,比听到他妈妈的话的反应还要大。然后就为自己的多思多愁而感到好笑了。
原来,所谓的孩子看到文章而情绪低落的事情是误会,那天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在生爸爸的气呢!而所谓的英语课时看不清楚某些单词也是误会,他所要表达是“老师所写的某些单词因为中间有连笔而看不懂了”。
呵呵,这个可爱的家伙,就因为他没有把事情与妈妈交流清楚,结果导致家长和老师之间发生误会了。
看来呀,如果把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交流,父母和老师的交流比做“传话”游戏,那么,如果在游戏中每人都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让对方能深刻地理解言语当中的意思,那我想,传到最后时,也不至于闹出太大的笑话。
感谢这个孩子,感谢他的家长,通过一番交流,使我对交流的重要性更有深一层次的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