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天鹅绒
和@郎郎同学在婚礼前半个月通过朋友介绍找我拍婚纱照。那个时候,我对绒绒同学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却为如何形容他而苦恼,作家?段子手?网络评论家?混迹在科学狂人中的奇葩?还是,刘美丽?


但人和人接触的过程就是这么奇妙,从陌生到到没节操的耍贫好像丝毫没有任何过渡,而且极其行云流水。后来我和郎郎同学聊天的时候也是这样,节操君一直躲得远远的。我说,和你俩在一起,正常的人也变得不正常起来了。郎郎说,物以类聚,我们可以组成一个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了。

他们一直目标比较明确,两个人都是天津大学物理系毕业的,由于上学时并未王八看绿豆的对上眼儿,也就不存在什么校园甜蜜合影自拍照之类的了。所以决定婚纱就回天大去拍!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没有相同的两段爱情故事,那么,为什么要有相同的婚纱照呢?

拍摄前一天,两人还加班到半夜才睡,我们又要从北京开车去天津,一路上就用聊天来驱散困意。也就是从聊天中,才更了解他们的故事,这两朵在学风严谨的物理系里略显异类的奇葩。

到了天大,先看了一圈环境,然后停车选衣服,打开后备箱,拉出行李箱摊在地上,衣服,鞋子一堆,我和朗郎蹲着开始刨,忽然,我抬头看了一眼郎郎说,你觉不觉得如果这时候再用山寨手机放首凤凰传奇,咱俩就像地铁边儿练摊儿的?即视感啊即视感。

随走随拍,物理实验室、上过课的教学楼、宿舍门口、食堂,那些我们没有牵手却共同走过的地方,也都是回忆。不需要多么华丽,有你足已。























—————————————————————————————————————————————————
PS:在得知绒绒是作家之后,为了更了解他,我买了本他的书。看完第一章,我就想,应该送一张我喜欢的那个歌手的专辑给他,分享给他好听的音乐,也是为了让他更了解她。因为有些时候最大的误解是因为不了解。
合上书,我脑子里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的客户对你的偶像因为不了解而说过什么不太中听的话时,你要怎么做?一生气撂挑子不做?答应做,但不好好做?NONO!要做,而且还要更用心的做。因为你是让他改变观念的渠道。你要用你的专业,得到他的认可和尊重,他才愿意去聆听和接受你的看法。我们可以关闭一个窗口,让自己远离喧嚣,也可以推开门,让更多的人进来。
拍摄完,我把专辑送给绒绒,他不好意思的说,那是以前以前~还说了好几首她的歌名,回来的路上一直在听。今天郎郎说,昨晚某人还看了你家那位的电影了呢。其实我不知道我能改变多少误解,但是不做就永远改变不了呀。绒绒,“友好中立”这个称谓其实也挺好的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