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宴

(2009-05-10 23:02:27)
标签:

婚礼摄影

结婚

杂谈

喜宴

分类: 摄影成长录

     今天拍了个婚礼,先上几张照片,明天接着修吧~~5点多起床,迷迷糊糊的坐车7点到大兴和化完妆的新人见面回到他们家,10点从家里出发去饭店,11点08正式开始,一点半差不多结束闪人,两点多到家,补觉。还是先要祝福一下新婚快乐~

喜宴

新郎帮新娘带假指甲。

喜宴

跳婚床的小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习俗。

喜宴

等待吉时。

喜宴

从家出发去酒店。四环路上的狂奔,吹死我了~~趴在夏利的后座上,感觉自己像狙击手。

喜宴

喜宴

婚礼现场。

喜宴

这东西喷得一点征兆都没有,真吓人~

喜宴

满满的红酒。

喜宴

杯酒人生。

喜宴

 

     算了一下,到今年九月旭小妞的婚礼为止,我已经参加过或确定要参加的婚礼在这一年里已经有10场了。高朋满座大场面的,气氛高雅小温馨的。细节讲究的,忙忙倒倒的。青梅竹马的,事业伙伴的。“婚礼”这个命题作文,又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

     我总是盼着,下一场能不能有点新意,除了左边点红烛右边倒红酒,证婚主婚一通白活,父亲母亲倒茶给红包,主持要求KISS式360度POSE之外,能不能有点新意和心意。有时候甚至觉得,婚礼会不会像是鸡肋一样,只是为了这个形式而走的过场,好像没有这场宴席就算领了证也不名正言顺。让新人自主的空间究竟有多少。经济条件的约束确实会影响预期效果的实现,可是有些东西好像并不一定要用什么硬件来配合吧。除却那些规定环节之外,能不能再有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存在。

 

     最近看了两部表现东西方婚礼的电影,李安的《喜宴》和《美国派3美国婚礼》。婚礼的习俗,因为地方的差异而各有不同。有时候暗自想,千万别嫁到一个闹得很厉害的地方去,不然不知是被折腾得很惨还是会当场翻脸。《喜宴》是90年代,身在海外的赵文暄为了向父母掩饰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找了个女孩假结婚所办的一场婚礼。尽管是在海外,但却少不了中国传统的东西,比如婚宴上的闹,洞房里的闹。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莫过于当外国宾客对在婚宴上的闹产生不解时,一个中国人告诉他“那是中国人五千年的性压抑!”估计老外没办法理解。因为奔放与含蓄的不同,导致了观念上的差异和风俗上的固化,也许在老外看来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却是难得一见。而在《美国派3》里,在一系列荒唐搞笑的情节后,焦头烂额的男主在婚礼前夜说:“我连一场婚礼都搞不定,怎么照顾她一辈子。”听了还是小有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胜利VS顺利
后一篇:一年·重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