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了《南京!南京!》,昨天看了很多帖子,就越来越想去看,有时候一个念头冲进脑子里就拦也拦不住,等不到找朋友凑档期,我怕隔一天可能就过了劲,所以干脆一个人去看。
这样的一部片子,一个人看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都不知说自己是情感坚强还是脆弱好。准备了一包纸巾,不过还好,没有预想得哭得那么轰烈,几个场景默默的流泪,用手背擦掉就好。
《City of life and
death》是《南京!南京!》的英文名。开场后黑底白字写着“谨以此片献给在南京罹难的300000同胞!”顿时我就觉得任何语言都很苍白。
说说让我感动的几个面画吧。
日军将刘烨这一批被俘人员被带出城准备枪决,当他们看着眼前一片片被屠杀的同胞尸体时,刘烨用手挡住了小豆子的眼睛,身后有人喊“中国不能亡!”眼泪瞬间流下,这些人在与敌人斗争时拼尽全力,被俘后是麻木的行尸走肉,这时即将被屠杀又喊出了这样的心声。“中国不能亡!”“中国万岁!”这些呼声,在一阵枪击声后,和血肉之躯一同倒下。
得知拉贝医生要回国,自知即将失去保护,唐先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选择了向日本人示好想以此来换取一片安宁。镜头摇过,街道上一面狼藉,柱子上、电线杆上、地上到处是死难者的尸体。唐先生从远处走来准备投靠日本人,迎面走来一队日本兵,他退后几步,弯腰低头,毕恭毕敬的让过日本兵。没走两步,后面有两个骑自行车哼着小曲的日本兵经过,唐先生依旧停下,弯腰低头,毕恭毕敬。而近在咫尺就是死难者的遗体。这样的一个面画,太多的无奈。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活着比死更艰难。
日本人要难民营交出100个女人去当慰安妇三周,作为交换条件难民营可以得到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沉默的人群里小江第一个举手说,我去。她从容的走出人群,看不出有什么情绪波动。接着,第二个女人走出人群,和小江站在一起,小江侧过头看她,嘴角带着一点笑意,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接着第三个主动报名的人走出来。人群中,举起的双手,在黑色背景下,被阳光笼罩着,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我觉得这个画面是整个片子最美的一幕也是最震撼我的一幕。她们所做出的牺牲一点都不亚于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军人。她们为家人,为了同胞的生存,遭受了身体和精神的摧残,到最后甚至没有尊严的衣不遮体的死去。

有人的说这部片子美化了日本人,我倒没觉得。只是觉得面对战争,没有谁是真正的胜利者。角川的眼神,从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惶恐、不安、迷茫。他在片中第一次无意间射杀了藏在柜子里的女孩,惊慌得连说“对不起”。他对百合子动了真情,再一次去看她送上家乡的特产,百合子高兴的看着他,根本不记得他,只当是又一个需要自己身体的顾客而已。最后他吻了百合子,百合子说,先生结束了是么。战争中的麻木,又何止是杀人与被杀之间。
在难民营里教孩子们越剧的唐小妹,让我想到了在地震灾区里那些天真快乐的孩子。废墟之中,取一方净土。忽然感觉黑白的面画有了一点亮色,枪炮轰鸣之中,这样的歌声弥足珍贵。
还有姜老师最后的“shoot me。”
从电影院出来,本来浑浑的天变得蓝天白云,坐直梯从富力城的六层影院下到一层,商场里放着节奏轻松的乐曲,人们挑选着物品。忽然从电影的黑白世界里回到现实。
一直在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怎么才能活下去?在历史大背景下,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
————————————————————————————————————————
双井的华星平时是6点以前30,周末10点以前30,双榆树的华星是40,搜秀是周二周四半价,同学们,用一顿饭的钱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吧。
我看的中午那场,20多个人,几对情侣,一对老夫妇,一家三口,还有两三个和我一样一个人看的,我旁边的一个阿姨也是一个人来看,问我,买票的时候发纸巾了么?我,啊?阿姨说听说昨天的都买票给纸巾。我说,我带了,你要么?她说,我也准备好了。还好还好,没有那么严重。
一个人看电影有一个好处就是,哭成啥样也不担心形象反正没人认识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