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屋子的时候又找翻出了很多年前的一些东西,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岁月留给我们的,是最好的礼物。
今天的《北京记忆》很配合的讲了“千里之外”,在N多年前人们联系是要写信打电报的,电话是公共的,稍微好点的时候,BP机是汉显的,手机是板砖的。而现在就算远隔千山万水,也只是一串号码后互通昼夜时差的“Hello”。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联系是要通过书信,短的一两天,长的半个月,才能到达。到后来是家家争相花上恨不得一年的工资来装一部固定电话。再后来有了QQ,可以同时和好几个人谈天说地。后来又有了手机,短信让我们即时分享着北国南方不同的心情。再再后来,出现了blog,我们点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同学的,朋友的,陌生人的,明星的,草根的,生活状态,心情故事,或许伤感,或许明朗。通过网络我们也像是跑到了别人的生活里住了住。
找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在只能周末上网,手机还不是很普及,写信盛行的年代,被我催了N久,终于写出了人生中第一封信的某车同学,你的人生因此向完整又迈近了一步!(日期居然是310,缘份呐)

高中时,和初中好友岳通信的时候,经常会收到又写又画的小东东。那个时候,我喜欢吴奇隆,她喜欢张信哲,我家养鸟,她家养鱼。我们一起在楼道里唱歌,一起看鸽子,一起HC高年级的帅哥,一起冲到食堂抢饭,整天在一起还上课传条,回家煲电话粥。

其实在手机短来短方便的现在,却很少有信息可以像信件这样保存了。很多很多的记忆是看着当时稚嫩的文字又被浮想起的。很多很多的时候,是边摇着头笑年少时自己的傻,又怀念那时的无忧无虑。

八岁时的作品。小时候少年宫去学校选特长生,看我手长得好想选我去学钢琴,可老妈不同意。于是我就痛失了和高雅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不然现在肯定出落得更加淑女~~小学三年级时又报班学画画,结果因为离家太远每次去学太辛苦而半途而废。

两次与艺术擦身而过之后,高中时我又第三次向艺术发起了冲击!!这是高中时在学校橱窗里展的作品。(当然,和现在是没法比了~~~~成长是有过程的嘛~
)

自己剪贴的海报。右上角是自己做的书签,用折星星的纸和扣子,我这人才啊~~

我是科蜜,我是科蜜!虽然现在没有三连冠时狂热了,但我也是淡定的科蜜。

昨天还在和某车同学说,不要跟我质疑我所说的历史事件,因为我都是有证据的~~~
其实很多东西,保留的不是那几页纸,是一份记忆。
PS:昨天还弹着吉它拽拽唱《闷》,今天又一脸可爱的“嘿,狼族狼族”,太分裂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