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爨底下村糖水片

(2008-09-30 23:1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摄影成长录

        “爨底下村”一直惦记了好几年,这回算是真去过了。因为时间短,游人又多,实在是没什么时间和条件去慢慢琢磨,所以就糖水片吧~

         从苹果园坐7:30那趟直到景区里面的929支,用了小3个小时进村儿,下午坐3:30的车返程,路上再加上前门的限行,到家8点~在车上睡得我是昏天黑地。

         原来只知道这里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到了才知道原来《手机》和《投名状》也在这儿取景,让这个才一万平方米的小村又有了时尚的气息。

爨底下村糖水片

     96年,画家董鸿飙到这里写生,发现了这个保存完好的明清村落,当时只有十几户人家在村里居住。董先生买了这里的一个院子,并通过画集、摄影集的宣传,让爨底下村成了近几年来有名的旅游胜地。因为地处由北京到山西的道路上,所以爨底下村的建筑风格也和山西极为相似。虽然没有王家大院半个山的气派,但也算是别具风格。现在这里有七八十户居民,都做起了民俗旅游的生意。董先生的女儿在讲解爨底下村的历史时也表示出了对爨底下村文化传承的担忧。“我父亲很希望爨底下村的文化可以有更多人的去宣传,可很多村民们都没有静下来。”董先生家的小院在爨底下村一号,里面有很多石板画、照片,还有免费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最近在看新闻类书,就写写找下感觉吧~~)

爨底下村糖水片

        今天天好,游人不少。

爨底下村糖水片

     关于“爨”字,以前的记法是“锅盖头,食物腰,石板下面林火烧”,现代“爨”字的记法是“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它的本意是古人用于烧饭的一种锅。“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摘自百度)

爨底下村糖水片

古宅,鲜花,蓝天,明媚的秋天啊~~

爨底下村糖水片爨底下村糖水片爨底下村糖水片爨底下村糖水片

爨底下村糖水片爨底下村糖水片

旅游纪念照~~

爨底下村糖水片

爨底下村糖水片

爨底下村糖水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