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结识有一二十年的老友南翔又从深圳来到北京现代文学馆,来参加他的新著《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一个作家,小我几岁的南翔很勤奋,可谓高产,出版了好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可惜我这人很难沉下心来看小说,所读不多,但这部新著却是一部非虚构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在退休后不闲着,历时三年多时间,从南到北、由东到西,通过深入细致地田野调查和面对面人物访谈,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目不识丁的壮族女红传人,到世界非遗项目宣纸捞纸工,以及中药炮制中医正骨和参与刚刚矗立起来的“中国尊”钢构建造师等优秀工匠(手艺人),了解和记述了他们的成长过程与精湛技艺,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15名中国各行业工匠的人生沧桑和手艺传习,它的文本意义更在于唤起读者对手艺人处境观照及其传统技艺的现实关注。这部书我觉得写得很有功底,五行八作,尽入笔下,肯定查询很多资料,耗费了不少心血。与南翔去年9月匆匆见过一面,半年后又相见了。看到友人的成就,欣喜之余,又觉得自己太懒了,有点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感受。
周五是5月17号,有友人相约晚上在新街口四川饭店聚餐,去了早了点,就先到新街口中国书店转了转,好书不少,就是标价太贵。我喜欢的北京出版社的北京古籍丛书,最早不过几毛钱或到后来的几块钱一本,看到一本精装的薄薄的《京语解
京腔偶释》,不过百十页,居然定价68元,而中国书店标价50元。第二日就在孔网定了一本,加上运费刚刚40元,省了10块钱。今天周日,就从石家庄快递过来了。翻到第二页,有一句“姑都著”,书中引经据典,解释老北京人意指“蹲踞”的意思。不过,俺河南人也是这样说的啊,“谷堆着”,就是蹲着,跟北京话音差不多。民国《京语解》的作者是广东番禺人,是不是把听到的北方话都当作京语来解释了?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