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1nJDqKzy79qw4AAkHb3&690
http://s6/mw690/001nJDqKzy79qw5oGwZ35&690
http://s7/mw690/001nJDqKzy79qw7CUzIc6&690
http://s6/mw690/001nJDqKzy79qw816Chd5&690
http://s1/mw690/001nJDqKzy79qw8yGdy60&690
http://s16/mw690/001nJDqKzy79qw9V4zt6f&690
知道陈和世先生这个名字,是三年多前在潘家园买了一本《文华堂壬辰杂诗》,才知道先生的这个名字。对我这个喜读诗但不懂得平仄押韵的门外汉来说,初读便知先生是诗词大家,诗中豪气干云,哲思缜密,叶韵严谨,可以说好长时间没有读过这么好的旧体诗了,且举二首如下:
勿向嬴秦论正邪
商君一卷乃师爷
但将霸道排王道
从此君家即国家
总为苍生带泪吟
王风蔓草感中襟
独上高楼揩望眼
轩辕谁与荐予心
后来忘记了是如何联系上的,肯定是从网上,先生又从长沙即来一本签名的《文华堂壬辰杂诗》,我好像寄过两本别人的诗词集相赠。2014年10月,我去株洲参加读书会后,一人回到长沙,原想去拜访先生的,但天色近晚,我这人又结结巴巴,不善应酬,就从短信上说不去了,一人在车站不远处公园长凳小憩了三个小时,但那没想到却失去了能见到先生的最后一次机会,终成失之交臂,未曾觌面,仅仅神交而已。
之后,双方互加了微信,联系更多了,对国内局势,观点常常不谋而合,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先生每有诗词新作,辄通过微信发我阅读,我则是一咏三叹,除佩服先生的诗词奇才外,自叹不如!先生堪称诗词大家,我这一生也就是喜读而已,观其堂奥高深,难以入内,所以,对先生的诗词,最多也就是个知音,自己不会写诗,连诗友这两个字都是不敢冒领的。
到了去年冬季,先生寄来大厚本精装题签的《文华堂自选诗词集》,并发来微信,说自己身体不好,将不久于人世也。还有一张先生病废卧床,与爱猫在一起的图片,说,吾命将休矣,汝将安适?此景此情,让人泪下。我震惊,劝慰,查了查,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联系是2016年的12月22日。自此,便没有了先生的信息。今天,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我用手机百度搜索,才知道先生已于2月6日凌晨与世长辞了,真是令人震惊。
呜呼恸哉,高才不寿,先生小我两岁,为何如此就匆匆撒手人间了!如孔子所言,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网上有集句的挽联,借用一下,代表我的哀思吧————
我最憐君,男兒到死心如鐵;
誰能免此,蠟炬成灰淚始乾。
著名古典诗词家文华堂主、黔峰山人陈和世先生因病于2017年2月6日早晨4:30分与世长辞,享年63岁。先生运蹇,一生坎坷,童年失学,举家被迁,畔田务农。半耕半读,伐薪鬻米,松烛夜读。中年商海沉浮,历尽沧桑。最终以诗抒怀,纵横古今,著作甚丰。先后有《文华堂壬辰杂诗》和《文华堂诗词自选集》问世,为中国古典诗词之大家所仰慕。
遵先生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丧事从简,骨灰撒入湘江。请各位诗友、网友,通过博客、微信,相互转告并以诗文形式追怀先生风骨,以弘其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