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4b82d2fet8c0851dd9a52&690
周有光、张允和夫妇
7月18日,到自己的博客看看,无意中看到一个老人头像并署名“周有光”的访客,难道是文化老人周有光吗?打开链接一看,果不其然,原来是已经105岁高龄周老先生已于日前开通了自己的博客。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从1985年起就开始用电脑打字,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电脑打字的学者,此番开博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成为在互联网上开博客最年长者。周老最近出版了两本新著作,但是社会上不容易买到,跟读者的交流很少,所以老人要用
“博客”这种新媒体,把他百岁以来自己用电脑打出的一些文章、社会感悟等,以“博客”方式来发表,来传播新理念。周有光的开博感言,还是他的老本行语言文字,指出“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根深蒂固,不可替代”,“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汉字,做很多汉字不能做的工作,不是代替汉字的”。老人的博客,还贴有声韵诗两首,五言十句,简单明了地囊括了汉语声韵的59音(21个声母与38个韵母)。
周有光是1955年才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此前是一个经济学家。虽然离开经济学界半个多世纪,但周有光老人对现实问题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前段时间,网上广泛流传着他“没有奇迹,只有常规”的一篇文章,使很多人读来犹如一副醍醐灌顶的清凉剂。周老认为,在经济方面,中国虽然已经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但是水平非常低。中国的工业化是廉价劳动和外包经济,这是低水平的工业化。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工人一个月正常工作只能拿到几百块钱,生活都不够,工会不能保护工人的利益。你去看看英国工业发展史,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跟英国最落后时代的血汗工厂差不多。至于信息化,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很低的。罗斯福讲四大自由,现在我们要超越“四大自由”的自由,第五大自由就是网络自由。网络自由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国还没有了解自由的重要,原来“四大自由”都没有,第五大更谈不上。全球化时代是透明化的,反对透明化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苏联经不起透明,一透明就垮掉了,我们难道害怕透明吗?所以,在老人看来,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
与周有光先生相关的,是最近新出版的诗人与翻译家屠岸的一部新著《生正逢时》,里面有一章节“学富五车的百岁老人周有光和他的夫人张允和”,记述作者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周有光之间的交往,也颇有趣味。书中记载,2006年,周有光送他新书《学思集》并题字,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为“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并说,我把论语上的两句话改了个字,原来的那两个字一般人不认识。话语之中,透出老人的睿智与幽默。张允和去世时,周有光97岁,虽然遭逢剧痛,心态却渐趋宁静,他说一个外国哲人说过,人的死亡是给后来人腾出生存空间,所以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这件事。周有光103岁时,屠岸见到他时依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腰骨直,脚步稳,仅耳朵稍有些重听,但不用助听器仍能与人自由交谈,没有半点老迈之态和衰惫之容,用周有光自己的话来说,“上帝把我给忘了!”
张允和生前,是昆曲大家,著有《昆曲日记》一书,是不可多得的昆曲文化史料。近读语言学家李方桂的史料,说是1946年,张允和随周有光乘船赴美国公干,因为晕船,途中十多天大多躺在床上,上吐下泻,不思水米。恰巧李方桂的夫人徐樱也在这条船上,听说了张允和,早知她是昆曲方家,便硬拖她起来,由徐樱吹笛,允和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荡气回肠之中,居然霍然病除。那个时代的文人雅事,在今天读来,也都似广陵散绝,恍如隔世了。
7.23日《中国经济时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