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的皇帝与打人的皇帝

标签:
杂谈 |
近读齐如山《京剧之变迁》,也有一个皇帝看戏的段子。书中谈到清末同治年间,有一个李永泉、绰号李溜子的伶人在宫中演曹操戏,为讨封赏,十分卖力,惟肖惟妙。没想到终场之后,这同治皇帝不仅不乐,反倒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痛打四十竹竿(清时宫中对太监行刑,都是打竹竿子,但打起来比竹板还痛)。挨完打后,还得给皇上磕头,谢主隆恩。可这一顿打,却有些莫名其妙,戏演砸了,情有可原,卖力去演,为何反倒挨打?就连升平署总管,也不知道李溜子所犯何罪?及到跪谢主恩时,这皇帝才发话了:“我看你还奸不奸?”原来,历代君王都将曹操视为奸相,这同治皇帝嫌李溜子演曹操演得太像了,装奸雄装得太好了,才要动怒打人的。查史书,这喜怒无常的同治皇帝,就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六岁登基,十九岁就因病驾崩了。一个孩子家家的,对演员无端发威,说打就打, “伴君如伴虎”的颤栗恐惧,于此略见一斑。
读这挨打的皇帝与打人的皇帝的两则轶事,可见历代君王的喜怒哀乐,是很难把握尺度的,也没有一个是非好坏的标准,全是凭着个人的兴致而定的。有些事情你逢君之恶,不惜血本地去卖力讨好,未必就有好的收效,如挨打的李溜子;而反其道来干的事情,兴许会起到投其所好、正中下怀的效果,如打人的那位伶官。由此看来,在“朕即国家”的封建王朝,娱乐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如果玩得不好的话,不要说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了,就连皇帝老子的性命,也都会给玩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