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西征中的中原将士
(2019-08-30 10:11:17)
标签:
西征中原将士成吉思汗 |
分类: 帝国如风 |
一、 杨惟中
杨惟中是弘州人,今属河北北部,金末,杨惟中以战争孤儿的身份,到元大宗窝阔台身边做小厮,虽然身份低贱,但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读书上进,而且胆识过人,窝阔台很喜欢他。二十岁这年,杨惟中奉窝阔台之命,出使西域,历经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杨惟中的这次出使十分成功,宣扬了蒙古帝国的国威,颁布了大汗朝廷的条令,登记了各地的户籍人口,显然并非是一般意义的“出使”。窝阔台时代的西域并不太平,杨惟中奉大汗之命西行,免不了率领军队,“大张旗鼓”,炫耀威势,因此,此次西行的杨惟中,可算是一支仪卫部队的司令,“武工队”的队长。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建立了赫赫功劳,深得窝阔台的欣赏,从此更加重用他了。
(一下录《元史》原文,以充五百字,请无视。待续)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惇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二、 刘黑马
刘黑马的父亲名刘伯林,金末为威宁防城千户,蒙金战争中力屈而降,受到成吉思汗重用,出入战阵,立功实多。其子出生时,家中一白马产黑驹,因以“黑马”为小名,从此刘黑马的名字就传开了,没人再叫他的大号。
刘黑马成人以后,继承父志,也成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元太宗时,刘黑马成为最初三个中原人万户将军之首,不久从征回回、河西诸国,即今天的中亚诸国。“从征回回、河西诸国”,史书中寥寥八字,中间有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杀戮,后人难以想象。刘黑马的手下有多少是中原子弟,我们今天也不知其详了。
刘黑马的军旅生涯为时数十年,一身转战万里,最后在蒙宋川南战役中,死于泸州,年六十三。
三、 郭宝玉
郭宝玉是唐朝名臣郭子仪之后,金末封汾阳郡公,蒙古大军至,金军败,郭宝玉举军降蒙古。
郭宝玉降蒙古并不是因为胆怯,恰恰相反,他浑身是胆,勇冠三军,不久,成吉思汗决定西征,郭宝玉在出征将官之列。考虑到西域山高池险,成吉思汗向郭宝玉征求攻取之策,郭宝玉说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豪言:“他们的城池要是在天上,那我们攻取不了,若不是在天上,至则取矣!”成吉思汗一听,也不得不服,名将之后,果真不同凡响啊。
一次战斗中,郭宝玉胸中流矢,生命垂危,成吉思汗命人剖开一头牛的胸腹,将郭宝玉放置其中,过了好久,郭宝玉才渐渐苏醒了,捡回一条命来。将垂危的重伤员放在牛腹中治疗,是早期蒙古族的一种治疗严重创伤的办法,虽然不见得有科学依据,但对于重要将领,成吉思汗往往下令不惜一试,属于当时的“天价手术”。
郭宝玉率军参与了著名的攻克撒马尔罕城的战斗,据说撒马尔罕城惨遭屠城,如果属实,郭宝玉将军恐怕也难辞其咎。阿姆河边的战斗十分激烈,敌人筑十余座堡垒在岸上,河中布列战船,恃险迎战西征军。郭宝玉下令用火箭射击敌方战船,将其一举烧毁,乘胜直出对岸,击破护岸敌兵五万之众,斩大将佐里,“遂屠诸垒,收马里四城”。当年,郭宝玉率军追击残敌,直至印度河畔。
郭宝玉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军中的一柄尖刀,成吉思汗指向哪里,郭宝玉就打到哪里,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四、 郭德海
郭德海是郭宝玉的长子,随其父降蒙古,他也是西征大军中的一员。一天,西征大军渡乞则里八海,攻击铁山,己方的衣帜与敌军不相辨,郭德海急中生智,“乃焚蒿为号,烟焰漫野,敌军动,乘之,斩首三万级”。随后,郭德海帅军进至大雪山西北万里之遥,进军次答里国,平之。西征凯旋,郭德海率军还至峥山,遭遇到一支吐蕃军队的阻击,郭德海率军将其击败,斩其首领。后来,郭德海还参加了一系列与金军的战斗,为蒙古帝国立下了战功。
五、 郭侃
郭侃是郭德海的儿子,郭宝玉的孙子,参加西征的中原人中,数他的名气最大,立功最多。郭侃在西征中的事迹,我也懒得写了,大家自己看吧:
从宗王旭烈兀西征。癸丑,至木乃兮。其国堑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万,下一百二十八城,斩其将忽都答而兀朱算滩。算滩,华言王也。
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旭烈兀遣侃往说兀鲁兀乃算滩来降。其父阿力据西城,侃攻破之,走据东城,复攻破杀之。
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
又西至阿剌汀,破其游兵三万,祃拶答而算摊降。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檠。
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
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
又西行四十里,至密昔儿。会日暮,已休,复驱兵起,留数病卒,西行十余里顿军,下令军中,衔枚转箭。敌不知也,潜兵夜来袭,杀病卒,可乃算滩大惊曰:“东天将军,神人也。”遂降。
戊午,旭烈兀命侃西渡海,收富浪。侃喻以祸福,兀都算滩曰:“吾昨所梦神人,乃将军也。”即来降。
师还,西南至石罗子,敌人来拒,侃直出掠阵,一鼓败之,换斯干阿答毕算滩降。
至宾铁,侃以奇兵奄击,大败之,加叶算滩降。
己未,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算滩大惧,来降,得城一百二十。
西南至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来降。
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
六、张拔都
张拔都,北京昌平人。蒙古大军南征,张拔都率众投降,后随近臣汉都虎西征回纥、河西诸地,身经百战,一次战斗中,张拔都被流矢射中面颊,依然力战不顾,成吉思汗听说以后,十分欣赏,统领嘉奖了他,赐名“拔都”,“拔都”在蒙古语中是“勇士”的意思。
七、张荣
张荣,清州人,后徙鄢陵。降蒙古军,成吉思汗赐虎符,授其怀远大将军、元帅左都监等职衔。从征西域诸国,至西域莫兰河,大军不能渡,成吉思汗召张荣问渡河之策,张荣建议造船渡河。成吉思汗问:“那要造到什么时候?”张荣拍胸脯说:“一月为期”。于是督工匠造船百艘,终于使大军顺利渡河。成吉思汗夸奖他的能力,授以军功,赐名“兀速赤”,不久升任“镇国上将军、炮水手元帅”。
杨惟中是弘州人,今属河北北部,金末,杨惟中以战争孤儿的身份,到元大宗窝阔台身边做小厮,虽然身份低贱,但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读书上进,而且胆识过人,窝阔台很喜欢他。二十岁这年,杨惟中奉窝阔台之命,出使西域,历经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杨惟中的这次出使十分成功,宣扬了蒙古帝国的国威,颁布了大汗朝廷的条令,登记了各地的户籍人口,显然并非是一般意义的“出使”。窝阔台时代的西域并不太平,杨惟中奉大汗之命西行,免不了率领军队,“大张旗鼓”,炫耀威势,因此,此次西行的杨惟中,可算是一支仪卫部队的司令,“武工队”的队长。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建立了赫赫功劳,深得窝阔台的欣赏,从此更加重用他了。
(一下录《元史》原文,以充五百字,请无视。待续)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惇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二、 刘黑马
刘黑马的父亲名刘伯林,金末为威宁防城千户,蒙金战争中力屈而降,受到成吉思汗重用,出入战阵,立功实多。其子出生时,家中一白马产黑驹,因以“黑马”为小名,从此刘黑马的名字就传开了,没人再叫他的大号。
刘黑马成人以后,继承父志,也成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元太宗时,刘黑马成为最初三个中原人万户将军之首,不久从征回回、河西诸国,即今天的中亚诸国。“从征回回、河西诸国”,史书中寥寥八字,中间有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杀戮,后人难以想象。刘黑马的手下有多少是中原子弟,我们今天也不知其详了。
刘黑马的军旅生涯为时数十年,一身转战万里,最后在蒙宋川南战役中,死于泸州,年六十三。
三、 郭宝玉
郭宝玉是唐朝名臣郭子仪之后,金末封汾阳郡公,蒙古大军至,金军败,郭宝玉举军降蒙古。
郭宝玉降蒙古并不是因为胆怯,恰恰相反,他浑身是胆,勇冠三军,不久,成吉思汗决定西征,郭宝玉在出征将官之列。考虑到西域山高池险,成吉思汗向郭宝玉征求攻取之策,郭宝玉说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豪言:“他们的城池要是在天上,那我们攻取不了,若不是在天上,至则取矣!”成吉思汗一听,也不得不服,名将之后,果真不同凡响啊。
一次战斗中,郭宝玉胸中流矢,生命垂危,成吉思汗命人剖开一头牛的胸腹,将郭宝玉放置其中,过了好久,郭宝玉才渐渐苏醒了,捡回一条命来。将垂危的重伤员放在牛腹中治疗,是早期蒙古族的一种治疗严重创伤的办法,虽然不见得有科学依据,但对于重要将领,成吉思汗往往下令不惜一试,属于当时的“天价手术”。
郭宝玉率军参与了著名的攻克撒马尔罕城的战斗,据说撒马尔罕城惨遭屠城,如果属实,郭宝玉将军恐怕也难辞其咎。阿姆河边的战斗十分激烈,敌人筑十余座堡垒在岸上,河中布列战船,恃险迎战西征军。郭宝玉下令用火箭射击敌方战船,将其一举烧毁,乘胜直出对岸,击破护岸敌兵五万之众,斩大将佐里,“遂屠诸垒,收马里四城”。当年,郭宝玉率军追击残敌,直至印度河畔。
郭宝玉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军中的一柄尖刀,成吉思汗指向哪里,郭宝玉就打到哪里,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四、 郭德海
郭德海是郭宝玉的长子,随其父降蒙古,他也是西征大军中的一员。一天,西征大军渡乞则里八海,攻击铁山,己方的衣帜与敌军不相辨,郭德海急中生智,“乃焚蒿为号,烟焰漫野,敌军动,乘之,斩首三万级”。随后,郭德海帅军进至大雪山西北万里之遥,进军次答里国,平之。西征凯旋,郭德海率军还至峥山,遭遇到一支吐蕃军队的阻击,郭德海率军将其击败,斩其首领。后来,郭德海还参加了一系列与金军的战斗,为蒙古帝国立下了战功。
五、 郭侃
郭侃是郭德海的儿子,郭宝玉的孙子,参加西征的中原人中,数他的名气最大,立功最多。郭侃在西征中的事迹,我也懒得写了,大家自己看吧:
从宗王旭烈兀西征。癸丑,至木乃兮。其国堑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万,下一百二十八城,斩其将忽都答而兀朱算滩。算滩,华言王也。
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旭烈兀遣侃往说兀鲁兀乃算滩来降。其父阿力据西城,侃攻破之,走据东城,复攻破杀之。
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
又西至阿剌汀,破其游兵三万,祃拶答而算摊降。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檠。
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
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
又西行四十里,至密昔儿。会日暮,已休,复驱兵起,留数病卒,西行十余里顿军,下令军中,衔枚转箭。敌不知也,潜兵夜来袭,杀病卒,可乃算滩大惊曰:“东天将军,神人也。”遂降。
戊午,旭烈兀命侃西渡海,收富浪。侃喻以祸福,兀都算滩曰:“吾昨所梦神人,乃将军也。”即来降。
师还,西南至石罗子,敌人来拒,侃直出掠阵,一鼓败之,换斯干阿答毕算滩降。
至宾铁,侃以奇兵奄击,大败之,加叶算滩降。
己未,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算滩大惧,来降,得城一百二十。
西南至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来降。
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
六、张拔都
张拔都,北京昌平人。蒙古大军南征,张拔都率众投降,后随近臣汉都虎西征回纥、河西诸地,身经百战,一次战斗中,张拔都被流矢射中面颊,依然力战不顾,成吉思汗听说以后,十分欣赏,统领嘉奖了他,赐名“拔都”,“拔都”在蒙古语中是“勇士”的意思。
七、张荣
张荣,清州人,后徙鄢陵。降蒙古军,成吉思汗赐虎符,授其怀远大将军、元帅左都监等职衔。从征西域诸国,至西域莫兰河,大军不能渡,成吉思汗召张荣问渡河之策,张荣建议造船渡河。成吉思汗问:“那要造到什么时候?”张荣拍胸脯说:“一月为期”。于是督工匠造船百艘,终于使大军顺利渡河。成吉思汗夸奖他的能力,授以军功,赐名“兀速赤”,不久升任“镇国上将军、炮水手元帅”。
前一篇:Timezone
后一篇:蒙古札剌亦儿部与东平路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