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2019-04-11 15:24:12)
分类: 帝国如风

摘自《元代》贴吧

伊利汗国做为元朝名义上的诸侯国,其君主的汉语汉文称号应该是“王”啊!怎么会有刻有“皇帝”称号的印呢?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根据欧洲(法国与梵蒂冈)存留的伊尔汗国遗墨来看。伊尔汗在与欧洲政治势力的交往中,至少使用过三方代表中国天子的汉文篆书印章:“辅助国安民之宝”、“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王府定国理民之宝”。这些都是伊尔汗作为元朝从属地位的体现。

可以百度搜索一下这三篇文章,同一个作者写的:

伊儿汗国的汉文王印(一):“辅国安民之宝”

伊儿汗国的汉文王印(二):“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

伊儿汗国的汉文王印(三):合赞汗“王府定国理民之宝”

这是元朝皇帝赐予伊利汗的,伊利汗当然可以用。虽然让伊利汗国使用“皇帝”称号儹越了,但也不是没有先例,之前金朝皇帝就赐予南宋君主皇帝的称号,本来宋高宗给金朝的书信中只敢自称江南国主的

旭烈兀家族立国西亚的合法性来自于元世祖的册封,旭烈兀去世4个多月后,阿八哈才即位,是因为伊利汗国的使者需要前往中都(1272年改名大都),请元世祖忽必烈从多个王位候选人中做出选择,决定谁来作为旭烈兀的继任者。最终忽必烈合罕选定了阿八哈作为伊利汗国新一代统治者。

陈春晓的这篇论文《伊利汗国成立前后伊朗与汉地关系史新考——记1258—1265年间的三次遣使事件》,重点分析了1265年旭烈兀去世后,元世祖忽必烈对于旭烈兀的继任者具有极大的决定权和影响力。

1260年农历三月,元世祖忽必烈登基称帝,随后发布诏书《皇帝登宝位诏》,1260年农历四月他派郝经出使南宋,在给南宋皇帝宋理宗的国书中(国书以汉语书写),国书开头他自称“大蒙古国皇帝”,在国书正文中,他以“朕”自称。

随后元世祖派遣使者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

1260年登基称帝后,元世祖忽必烈将位于西亚,远隔万里的伊儿汗国视为最重要的藩国,给予了特殊对待。

并专门给他们的君王颁发印章,这是历代中华帝国处理宗藩关系的习惯,而忽必烈也予以遵行。

令人瞩目的是,忽必烈给伊儿汗的印章既不用蒙古文,也不用波斯文,亦不用流行于中亚的畏兀儿文,而专用汉文。现存1279年阿八哈汗颁发的一张敕令上,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就是忽必烈给他颁发的印章。

此后,只要有新的伊儿汗继位,元朝皇帝就会颁发印章,显示对其君权的承认。同时,伊儿汗也视元朝为最重要的宗主国,而不像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那样关系相对疏远。因此,历代伊儿汗除了学蒙古文、波斯文、阿拉伯文外,还必须学习汉文。历代伊儿汗都通汉文。

由此有人认为,伊儿汗国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国家,而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藩国,就和元朝的征东行省高丽一样。在第七代伊儿汗合赞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国书上,盖有“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的印章。从“王府”二字可见,伊儿汗国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们就是西北的蒙古王爷。

因此,蒙古史权威格鲁塞认为,元朝的疆域绝不仅限于中原江南和蒙古草原等地,从阿富汗,伊朗到今天伊拉克,以及土耳其东部,伊儿汗国的辽阔疆域,都是元朝的羁縻领土,伊儿汗国实际类似于元朝的一个行省。

即使伊儿汗国发生分裂,元朝仍对该国的军阀有相当的控制。例如丘拜尼王朝的创始人——阿米尔·朱潘,便被元朝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而当时朱潘的辖地已经到今天土耳其境内了。

阿拉伯语的元朝西北宗藩伊儿汗国疆域,包括了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伊朗,伊拉克大部分地区,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大部分地区。

大约400万平方公里。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100集视频中国通史,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截图。

元朝直辖区和宗藩伊利汗国通过海上交通结盟,对抗位于陆地上的元朝宗藩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位于元朝直辖区西北,同时位于伊利汗国东北。

1303年,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1309年,窝阔台汗国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联手灭亡。

“忽必烈汗国”这个标注是错误的,忽必烈1260年登基开始就是皇帝,1260年给南宋的国书,1266年日本的国书,开头都是“大蒙古国皇帝”,国书中以“朕”自称。

西北四大汗国都是元朝的宗藩。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伊利汗国国王的汉文王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