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万泉河”这个名字的起源
(2015-01-04 15:35: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新元史》记载先祖笃列图公,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举进士第一,文宗览其对策曰:“是必世家子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之详?”授集贤修撰。
青梅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红杏寻金桃。
溟南地僻无佳果,问著青梅价亦高。
关于青梅诗的背后还有一段千古难得的爱情故事,据《琼州府志》载:“元文宗于至治间徙居琼州,时琼帅陈廉亨有待女青梅,色艺甚美,文宗屡思得之,而竟不就。因赋诗云: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红杏寻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著青梅价亦高。”
这段文字所讲叙的背景是:元代中期,由亲兄武宗皇帝授位的仁宗皇帝驾崩,其子英宗继位,武宗的两个儿子分别遭到朝廷的排挤和迫害,次子图帖睦尔被贬逐至海南岛。少年无助的图帖睦尔来到海南后,忍辱负重地挨过苦不堪言的三个秋冬。当时的定安界域包括万泉河中游北部地区。定安南雷垌的峒主姓王名官,对图帖睦尔王子的遭遇深表同情,生活上给予他百般的照料。这位王官垌主经常陪同图帖睦尔到多河游玩,一起领略海南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千方百计地让王子玩得开心,想尽办法为王子消愁解闷,正是在这段期间里,发生了《琼州府志》所载的图帖睦尔向青梅求爱的故事。王官特别热心地为此事筹谋策划,并且“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图帖睦尔王子追求的这位名叫青梅的女子,是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陈廉亨家里的侍女,她因为已与帅府西席慎言先订婚盟,不羡富贵而拒嫁于后来登基的王子。贵为王子的图帖睦尔,屈求于卑微的一侍女而不得,然而他人格高尚,不愿以权势强人所难,只好赋诗自哂,怅然放手北上回朝,终归成就了这段千古传唱的佳话!后来图帖睦尔成为皇帝后不忘海南定安的情缘,转念一想:万泉河远在天边,这辈子是难得机会再南下重游了,倒不如在大都附近找一条与她相似的河流,也给这条河流定名为“万泉河”,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随时到朝思暮想的“万泉河”来游览,等同于真的回到海南岛那条温情脉脉的河边了……于是,他想到了大都后面的清河,于是把清河的南支流———就是现在圆明园东面,临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那条河流,也命名为万泉河。文宗皇帝“问着青梅价亦高”的这段故事,曾经被海南琼剧团搬上琼剧舞台,取名《青梅记》,于198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广州)汇演,1991年应邀晋京并进入中南海汇报演出。该剧获得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一等奖和剧本创作奖。儋州市对乡土文化颇有研究的谢有造先生也曾以《文宗皇帝的定安情》为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过详细介绍。琼海市万泉镇沿万泉河中游的东岸,现在还保存一座香火很旺的“中水侯王庙”,是很早以前人们为纪念王官和文宗皇帝的交好而募建的,老百姓求的是“愿天下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庙的前面就是当年登船游览万泉河的“文宗渡口”。赏文宗身为藩王所具有的高尚情怀令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