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借着参加纪念陈逸飞先生演出的机会,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宁波,回到了我的母校镇海中学。走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纯真的情怀涌上心头,从前的画面就像一本青春的纪念册被一页页打开。
一样的教室,一样的操场,一样的校训——励智造取,勤奋健美,却被不一样的学生传承着。以前的我们迷恋琼瑶小说,谈论剧情人物已经成为女生之间的话题。而如今的同学们追求个性和时尚,我身边的涂鸦画是他们为北京奥运的创作,简单的一个福娃却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号召下中国人的骄傲。

又一次走过操场,曾经我在这里留下汗水和欢笑。我虽不是体育强项生,但也却热爱运动,中学的那几次运动会,我都是那群疯狂呐喊者的其中一个。这种毫不顾忌地为了同伴的胜利欢呼,为了友人的失败而落泪的那份真切也只能留在学生时代了。那个双杠我记忆深刻,因为我从上面摔下来过,导致手腕骨折,至今下雨天隐隐作痛,现在想来那是我“不听话”的代价。

回到我原来的教室,看到同学们的桌上和以前一样堆满了书,这种埋藏在题海之中的生活是镇海中学的习惯。其实哪个学生不是这样练出来的呢?我坐在多年前的老位子上回想当时的我,不禁感叹:孩子读书真辛苦啊!看到我前面的男同学了吗?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中学时的我们还是那个会为了对方脸红心跳的年纪呢。
镇海中学的记忆是如此深刻,学生时代永远是长大后最美丽的回忆吧……

另外,很高兴这次和余秋雨老师同行。一直很崇拜他的才华,接触后也发现他是一位很亲切很热情让人不由得尊敬的长辈。他告诉我上海缺少有深度的节目,怎样运用文化价值把节目做得更大气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看来我们这些电视人的肩上又多了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