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6日游D2:帕坦-寺庙2024年2月11日

乌库巴哈尔寺(Uku Bahal)
离开帕坦王宫,用谷歌地图导航,向南走,再向东步行,10分钟后找到了街边的乌库巴哈尔寺。
因寺庙还在修缮阶段,所以没收门票,不过除了我们也没看到有其他游客。
院内比较乱,寺庙一角正在施工,但不影响整体的参观。庙前有很多雕塑,金刚杵、孔雀、大象、迦楼罗,山羊、跪拜的信徒等。

乌库巴哈尔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寺庙的木制檐柱是整座山谷年代最久远的檐柱之一,不过它们看上去都挺新的,应该是经过修缮过的。

檐柱木雕做工有点粗糙










大觉寺(Mahabouddha Temple)
位于乌库巴哈尔寺斜对面巷子里,因塔寺坐落在一处院落里,非常不好找,由当地人带着才找到。

这是一座悉卡罗风格的寺庙,屋顶上覆盖着成百上千的赤陶瓦片,每片瓦上都有一尊佛像。



穿过二门就到了中央庭院。庭院前部是一座小巧的神庙,据说它比金庙本身还要古老,里面有一座“自生”(svayambhu,斯瓦扬布)的小佛塔。
在印度教传统中,各种神灵都被认为是斯瓦扬布,是创造神梵天(Brahma)、护世神毗湿奴(Vishnu)和毁灭神湿婆(Shiva)的三位一体。
金刚杵(又称降魔杵),最早是印度神话中因陀罗(Indra)的武器,梵文意为“闪电”(不可抗拒的力量)和“钻石”(坚不可摧)。宗教仪式中的法器,密宗认为金刚杵是男性力量的象征。
金刚杵,中心是一个球,代表空(Sunyata),宇宙的原始本质,万物的根本统一。从球体中生出两朵莲花,一个代表现象世界(轮回,Samsara),另一个代表本体世界(涅槃,Nirvana)。莲花口是半鱼半鳄鱼的马卡拉(Makara),恒河女神的坐骑。

小神庙后面就是金庙正殿,正殿三层屋顶的每层上都有几个镀金佛塔。

释迦牟尼两边各有一尊骑在狮子上的观世音菩萨守护着,主殿前有围栏,只有买了贡品的信徒才能进去敬献和膜拜。
寺庙的首席祭司(Bapacha)是一位不到12岁的小男孩,他要为寺庙服务30天,然后再将这个职位传给下一个小男孩。
首席祭司的任务之一是每天早晚各一次的寺庙周围巡视,走路时他会摇铃,其余时间就自由活动。
小男孩由一位年长的祭司“辅助”打理寺庙中一些简单的事务
闲暇时,小男孩坐在卖油灯处,期待信徒请灯献佛。我拿着谷歌翻译(中文-尼泊尔语)询问这个小男孩是否就是寺庙的住持(祭司),小男孩旁边一位老者点头确认。我又指了指相机,询问能否给小男孩拍照,那位长者很高兴地点头,并让小男孩配合我。
拍照完将照片给小男孩和长者一一过目,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因为不是佛教信徒,也没在那里请灯。在接下来参观二楼观世音菩萨像时,往功德箱里放了一些钱,算是对寺庙的一点点捐助。

沿着楼梯上到二层,这里供奉着一尊白色的八臂观世音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