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步行十几分钟来到位于苏赫巴托尔广场西北角的蒙古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Mongolia)。
门票20000T(合人民币43元),拍照20000T(合人民币43元)。付完钱后给一个小牌子,挂在脖子上,证明可以在展厅内拍照。
一楼是关于蒙古境内石器时代的展览,有鹿石(驯鹿及其它动物的石雕)、陶器,从匈奴到回纥时期的墓葬随葬品品。
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随葬品,有鹿犬齿制成的项链、骨针、用骨头做的小刀片。
青铜时代(公元前4000年-公元初年)的随葬品,有耳环、陶罐,矛、刀和铜锥。
蒙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像石,属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2003年,由一个蒙俄考古队发现。这些古墓葬和人像石属于“Khemtseg文化”。石头上的人像已经模糊不清了。
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年-公元前300年)的装饰品
鹿石(Deer
Stone),也被称为驯鹿石,是一种刻有符号的古代巨石,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蒙古。目前发现的900块鹿石中,有700块在蒙古。它们的真正用途和制造者仍然未知,其起源也尚有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鹿石起源于萨满教,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青铜时代设立的,开始可能是重要人物的墓葬,该地区要人可能是用它们来标记自己的墓葬。
青铜时代许多墓地上立有这种刻有动物或人脸的浮雕。迄今为止在蒙古境内发现有700多块鹿石,只有14块鹿石上刻有人脸。
鹿石(复制品),高4米,由红棕色花岗岩制成。
1974年被发现,顶部装饰着耳环和项链,项链和腰带之间刻有15只鹿和一面圆镜。在石碑下部刻有一条宽而直的无装饰腰带,腰带上刻着弓、箭筒和五角形盾牌,腰带下面有刀、匕首和五匹小马。
2010年,蒙古-摩纳哥联合考古队制作了部分复制品,捐赠给蒙古国家博物馆。
人像几乎看不清了,需要自己脑补。
大契丹时期(10-12世纪)的出土文物。大契丹时期为辽代(916-1125年)。
墓葬中的陶器
突厥时期(6-8世纪)的石像
匈奴帝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时期的蒙古版图
匈奴时期的陶器和铁器
蒙古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和饰品,服装和饰品反映了该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和风俗习惯,也反映了穿戴者的种族关系、年龄和性别。
大多数蒙古人的服装是右边系扣的高领服装,受满人影响,上身斜穿在胸前,下身比较宽松。
官员的礼仪服装,包括帽子、披肩、夹克和靴子。帽子顶部有一颗镶有宝石或珊瑚的等级纽扣,帽子上还有1-3根孔雀羽毛。官员们穿蒙古长袍,上面刺绣有分等级的图案。
土尔扈特部(Torguud),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17世纪初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沿岸,1771年重返新疆。
明阿特部(Myangad),属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在清代曾是科布多所属的一个部落,1921年由蒙古统治。
布里亚特人(Buryad),蒙古族的一支,大多数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
达里干嘎人(Dariganga),生活在蒙古苏赫巴托尔省,说喀尔喀蒙古方言。
巴尔虎人(Barga),生活在巴尔古津河一带,说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
喀尔喀蒙古族(Khalkh),大漠以北的蒙古族,分布在蒙古国绝大部分地区,由清早期的土谢图汗部、赛因诺颜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四部组成,占蒙古人口81.5%,与我国的蒙古族同源。目前说喀尔喀方言,为蒙古国官方语言。在文字方面,放弃原有的传统蒙古八思巴文字,改用西里尔字母(斯拉夫字母)书写蒙古文字。
喀尔喀蒙古族妇女佩戴的重达20-25公斤的银饰

烟袋锅子

各种颜色的玛瑙鼻烟壶、瓷鼻烟壶、琥珀鼻烟壶




蒙古男人佩戴的短刀

蒙古女人的饰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