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9日游D4:阿凡提-布哈拉2023年6月16日

从酒店出来沿主干道向西走两三百米,来到一个环绕水池的广场。广场建于1620年,起名为里亚比豪兹(Lyabi-Hauz),意为“池塘周围”。

池塘东边的小花园里立有一尊很滑稽的雕像-霍加.纳斯尔丁,中文名“阿凡提”。

霍加.纳斯尔丁(Hoja Nasruddin),是从巴尔干到中国,穆斯林民间传说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一个半神话似的英雄,他说话时而诙谐幽默,时而睿智,但也常常被认为是个傻瓜而沦为笑柄,他的故事带有幽默感和教育性。

在现实生活中,霍加.纳斯尔丁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待商榷。

许多民族都声称霍加.纳斯尔丁出生在他们的国家。更多资料显示霍加.纳斯尔丁在13世纪出生在土耳其,1275年/1285年在那里去世。也有学者认为霍加.纳斯尔丁出生在中亚。

霍加.纳斯尔丁在每个民族里都有自己的名字,在中国,他叫“阿凡提”,来自新疆,他经常骑个小毛驴让巴依老爷下不来台。

乌兹别克人认为他来自布哈拉

当地人也很愿意和“阿凡提”合影,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广场周围有三座建筑,其中的两座建于1620年(与广场同时建造),由维齐尔纳迪尔.迪万别基(Vizier Nadir Divanbegi)建造。纳迪尔.迪万别基是当时布哈拉统治者曲里可汗(Imam Quli Khan)的叔叔。而伊玛目曲里可汗是Ashtarkhanid Dynasty最强大的可汗。维齐尔是相当于总理或国务卿级别的人物。
纳迪尔.迪万别基经学院
纳迪尔.迪万别基经学院(Nadir Divanbegi Medressa),纳迪尔.迪万别基原打算建一座能挣钱的商队旅店,但建成后可汗错误地宣布它为经学院,纳迪尔.迪万别基咬着后槽牙匆忙地将其改为了经学院,即使是总理对可汗的话也得百分百的服从,官大一级压死人。

还有一种猜测就是17世纪初贸易衰落,商队越来越少,迫使纳迪尔.迪万别基不得不将其改为经学院。

另外,经学院伊万(Iwan)上的动物图案见证了17世纪伊斯兰正统观念在视觉艺术上尺度的放松。传统的伊斯兰教强烈反对描绘人和动物的形象,以免导致偶像崇拜;但在昔班尼王朝时期,这项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伊万两边各有一只抓着白鹿的西摩格,它们面向一个有人脸的太阳。

西摩格(Simurgh,西牟鸟),古波斯神鸟,类似于不死鸟或中国的凤凰,是仁爱和生育能力的象征。
在撒马尔罕的谢尔多尔经学院(Sher Dor
Medressa,建于1616-1636年)和伊朗的伊斯法罕(Isfahan)巴扎集市入口都有类似的图案,说明这种做法在当时虽然很不寻常,但还是能够被接受的。

可能是现在举办丝绸香料节的缘故,经学院内成了群众演员休息、更衣的场所。



估计他们是后勤人员,坐在一起在闲聊。

背阴处的服装摊儿
纳迪尔.迪万别基修道院
水池西边是纳迪尔.迪万别基修道院(Nadir
Divanbegi Khanaka),建于1620年,是一座用于宗教仪式、辩论和指导的苏菲派修道院。

修道院里有个老照片展,需买门票,20000索姆(合人民币12.5元)。


克尔达什经学院
水池北侧的克尔达什经学院(Kukeldash
Medressa),建于1568-1569年,曾是中亚最大的伊斯兰经学院,由阿卜杜拉汗二世(Abdullah
II)建造。

经学院免费参观,但里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入口处有几个卖画摊位


有点像印度的细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