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0日游D4:黄田村2023年4月18日


今天早晨将离开芜湖,终点是泾县查济村,中途要去几个景点,黄田村、桃花潭和厚岸村,全程210公里,开车需3个半小时。
吃完早餐在酒店附近的停车场交了这两天的停车费,把付款截图发给酒店前台,2分钟后就停车费就打过来了,酒店前台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不像携程上评价说的那么懈怠。芜湖合众观景酒店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毕竟离江边非常近,去几个老城区里的景点也方便,价格便宜。

第一站黄田村,距芜湖125公里,2小时车程。8点40分离开酒店,10点半到泾县榔桥镇黄田村。

游客进村需买门票50元,验票后顺着石板路走,各个景点(屋、堂什么的)都有指示牌。


刚走没多远,就看到这块立在村里的石碑,上面刻(写)着“黄田村各姓禁碑“,落款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不知这是原物,还是后来的复制品。不过从整个村的原始程度上来看,像是件真品。

黄田村整体看上去有些破落,完全没有被商业化。村里没有针对对游客开的那种商铺、民宿、餐厅,完全是当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村里大都只有老人在留守,年轻人都出去闯世界了,连小孩都不多。
崇德堂
又称“义园公敞厅“,俗称”六房“,由朱庆彩、朱绍陈父子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占地面积6000平米,现保存建筑面积3100平米,院墙程尖叫形,为整个黄田村船形村落的”船头“。

荣禄大夫第
又名“裕怡堂“,朱宗潘、朱子典父子建于道光年间,为朱宗潘的府第。整体建筑坐东朝西。由门屋、现存正屋后进、边屋(朱子典故居)三部分组成,花砖门墙,大门内凹,传统徽派马头墙、小青瓦屋面。

门屋三间,坐北朝南,前有照壁墙临河。原正屋为三大进,现仅存后进五开间,坐东朝西,原建筑大部分已毁。
朱宗潘弃儒从商,累资百万,好行其德,在长沙捐资无数,朝庭赏戴花翎,封荣禄大夫。原建筑三幢两进,占地2800平米,现仅存正厅后进五开间和九间边屋一幢,院门前临河有照壁墙,门枋与墙面相偏约10度,此为居屋风水之讲究。

村边小溪,溪水哩哩啦啦地流着。


真实的黄田村,到处都是房屋斑驳的墙壁,呈现出破败和年久失修的迹象。
思慎堂
由朱庆霞与儿子安润公,孙子朱宁苞、朱宁荪建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是黄田村朱家上五房中的长房敞厅,原占地面积9500平米,现仅存建筑面积4500平米。

主体为三座并列大屋,正屋为一字形前墙,墙面为水磨花砖。



见棱见角的马头墙,明显是已经修缮过了。




村里其它人家
思永堂
是黄田朱家上五房中的五房朱庆周、朱安邦父子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9800平米,现保存建筑面积6500平米。朱安邦、朱武勲之孙,朱珔(jian)之生父。朱珔的同祖父兄弟朱理是乾隆五十二年二甲一名进士,称“金殿传胪“,官至刑部侍郎。朱珔,嘉庆七年进士,官至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现在是朱家的后人朱永芳绘画作品展
聚星堂
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初年,是朱武勲、朱武烈兄弟住宅。原建筑3800平米,现保存1500平米。朱武勲生五子,称为“上五房“,兄弟五人共养育十八个姑娘,此堂原建筑三大幢前后两进,六个堂建有风格一致的小姐楼供大家闺秀读书、绣花和传统美德教育。

皖南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溪头的干子,榔桥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擀“,就出自此堂。意为”黄田的姑娘家教好,人也漂亮,不用挑,个个都很好。“

二楼年久失修,已经不住人了,存放杂物,但看得出门面是新换的。人住在一楼,正面的厅晾着衣服、堆放着日常用品。

门厅左侧的卧室

旗峰公家庙
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以茶院公二十三世朱浙(号旗峰)的号命名的,是村内不多的公共建筑之一。建筑面积1300平米,为黄田朱氏祭祀祖宗之处,又称为“支祠“。

旗峰公家庙分左中右三堂,中为敦睦堂,左为敬义堂,右为本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