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腾冲8日游D5:董官村-腾冲2021年3月17日

吃完午饭继续上路,临近北海湿地时,不远处那一片片土黄色的地皮和稀稀拉拉的洼地忽隐忽现映入眼帘。3月中旬,地上的草还没有返青,原本应该被青草覆盖的湿地现在还是光秃秃的。
下午2点到达北海湿地,从刚刚看到的景象上决定还是不进入湿地公园内,只在对面的山坡上看看风景。北海湿地门票55元,不知这是不是淡季的门票,《孤独星球-云南》上写着门票110元。

按照LP上所说,在停车场入口旁有一条通往半山腰三元观的石阶路,沿石阶而上。




十分钟后到一处道观,从半山腰的道观远眺北海湿地,景色一般,而且面积也很小。





三元观

正殿里供奉着道教中的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

天官(赐福)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薇大帝,由青黄白三气结成。地官(赦罪)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水官(消灾)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
正在菜地劳作的老道姑

房檐一角,一位老者正在写文书。写一次8元钱,真心不贵,满满一张纸,全部是手写的。把自己心想的事写出来,敬献给三官,赐福赦罪消灾。
半小时后下山,电话联系司机,上车去往今天的最后一站-董官村。
董官村位于腾冲市西北,需先到腾冲市后再从一条路向西北方向走10公里,下午3点到达目的地。
腾冲一带的五大名商,东董、西董、南刘、北邓、弯楼子,这其中以腾冲西山坝董官村的董氏族人“西董”最为厉害,他们先后创办了十余个跨国商号,其族人也是枝繁叶茂、兴旺发达、人才济济。

董官村,主要是参观以前的董姓大户人家-西董花园。

董氏世祖董救相传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后裔,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随沐英(1345-1392)平定腾冲,以军功封武信将军,分守腾冲,职传八代。董姓一支族人到此地聚族而居,为第六代祖,至今已绵延至第三十一代。
现在董家古宅内早已没有董氏族人居住,几处老宅子不是改为卖玉器赌石的商铺,就是改为了餐厅,不过老宅子的建筑和历史还是值得看看的,参观免费。

进大门后是一个很大的庭院,现为餐厅的一部分。董家私房菜主要有:腾冲土锅子和酸辣鱼。

西董马帮,向缅甸出口牛皮、羊毛、麻线、茶叶、烟叶、酒、黄丝,回来时驮运翡翠、棉花、宝石、玉器。当年西董家族驮马200多匹,还建有专供繁殖饲养骡马的基地,是当时腾冲一带赫赫有名的大马帮。


六老爷董友薰古宅大门上方的匾额“品学兼优”,大门两侧是清朝光绪年间一品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题写、恭赠给董友薰爷爷董大纯的对联:“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行善,天下第一般好事还是读书。”语言朴实无华,言简意赅。


六老爷董友薰古宅正院
董大纯(1820-1898),董氏第十三代,进士。
董汝让(1844-1905),董大纯之子,董氏第十四代,开办“福恒春”商号。董汝让创立了“福春恒”商号,董汝让膝下有六子,其中四人继承父业。
大老爷董友芝,22岁时病故。二老爷董友蒲,1岁时过继出去了。三老爷董友莲(1874-1934),“茂恒”商号的创办人。四老爷董友芹(1880-1952),五老爷董友菊(1884-1950),六老爷董友薰(1886-1966)。
董友薰(1886-1966),董汝让六子,六老爷终身理商、乐善好施、爱国爱乡。当地流传有“东董爱请客,西董爱行善”的俚语,世称西董大善人。

正院大门上的匾额“春晖正永”,意为“母爱如春天的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孙后代”。李根源先生和董友薰是同窗,两家又是世交,在董母七十大寿时,李根源先生题匾额并撰对联一副,“萱室居稀年得中寿更跻上寿,兰陔承美荫光前人复启后人。”

先祖牌位

先人们留下的遗物


中国远征军第54军抗战时用过的药箱



董传仕古宅正院,又称家堂,是议事和教育子女的地方。在西董大院里,每家都有家堂。
董在宽(1834-1886),董传仕的爷爷,董氏第十四代,进士。
董友蕙(1871-1928),董在宽次子,董传仕之父,董氏第十五代。
董传仕(1893-1946),董氏第十六代,“信记”商号创始人。

正院大门上的匾额“典数佩弦”,意为“家族世代遵循做人的准则,对于懒惰之人更要紧绷佩弦,不可懈怠。”大门两侧的对联是:“古训家风经田史地,陶朱世业善举仁心。”意为“家族之人都应保持传统风尚,遵循做人的原则,耕读传家,经商济世,善举行仁”。
廊柱上的对联:“松竹梅兰菊千秋格调,仁义理智信百代祈求。”
先祖牌位




匾额“福备德隆”和楹联:“福备衍江都吉叫怀跤延仪世,德隆昭汉相钟占凤庆荫千秋。”
转了一圈回到董家花园大门,刚4点半,董家私房菜餐厅还没开门,前来参观的游客也不多。站在包间儿门口来一张。
上车离开董官村,至此包车一日游到此结束。回到民宿,微信转给司机300元包车费。见到民宿老板时,对司机一路上的服务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又谢过老板,也是认可他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