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腾冲8日游D3:和顺古镇(一)-腾冲2021年3月15日

吃完早餐,在酒店用“高德地图”APP叫车去保山客运站,2.5公里的路程也就是起步价,7.7元,算是顺风车吧,私家车拉活的。路上司机说“高德地图”比滴滴上车多。
这几天在手机“保山交通集团”公众号上一直关注着保山到腾冲的大巴,每天10趟车,票源充足,没有满座的,临出发前买票也来得及,票价66元。
9点20到客运站,在售票窗口排队买最近一班去腾冲的大巴票,售票员询问哪天来保山的?是坐飞机来的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她要求我们出示登机牌。我还纳闷买个大巴票为啥还要登机牌。售票员拿着登机牌、身份证、大巴票拍了几张照,告诉我保山客运有个“空巴联运”,巴士票能打半价33元,原来如此。


38座的大巴坐了2/3的乘客,10点发车,2小时后到达腾冲旅游客运站。事先和民宿(燕集乡学度假庭院)联系安排接站,12点半到达民宿,进和顺古镇时要买门票,每人55元,长期有效,含镇内一些景点的门票,门票需随时带着,进古镇时会查票。

和顺古镇,镇子包括3个自然村,目前有6000多村民居住在镇子中。


民宿位于古镇西北部,庭院很宽敞。因不在镇中心,所以车子能直接开到民宿门口,无需拉着箱子走小巷,这点很方便。

民宿老板见到我们热情的打招呼,直接免费给我们升级到了二层视野很好房间,亲自拎着箱子带我们上二楼挑选房间。
老板的微信号:XFYJR13782623558 (一树台店小二),YENGEHOME02(燕集.乡学度假庭院|和顺)。有需要可以直接加微信向老板咨询,包括订房。

老板是位很健谈的人,后来几天给了我们很多旅游的建议。他说他来腾冲已经八年了,在这里开了三家店,燕集乡学度假庭院、一树台和对山庭院,每家都有十几间房,在携程网上这三家店顾客的点评分数都很高,4.9分/5分。





短暂的休息后,下午2点半开始了古镇的徒步之行。




婆媳私房菜,没人光顾啊。

老街上的牌楼-“古处同敦”

淡季,游客稀少。


古镇里的街巷

古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玉器店多,其次是民宿和餐厅,几乎走几步就一家。



寸氏宗祠,和顺古镇规模最大的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历时24载。

罗马式拱门,配上中式石狮。

1935年,清同治秀才族长寸性怡主持重建宗祠大门。
爨(cuan,四声),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zeng),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烧火煮饭之意。
爨姓,始于西周时期,是专管王室成员膳食的伙头官。明军入滇后,爨氏家族仍保有贵族身份,部分族人改姓为“寸”,其中就有现在腾冲一带的寸氏;剩下的那些族人仍沿用“爨”姓,如北京郊区“爨底下”村的爨姓村落。

一进门就有一位工作人员跟着简单讲解宗祠的历史,吧啦吧啦一阵子,落到最后就是寸氏有着全镇最古老、信用最好、历史最悠久的翡翠商号,欢迎参观购买,或是买一块赌石试试运气。



先祖的牌位
寸家先辈,寸尊福(1855-1927),1871年去缅甸开始做玉石生意,后成为“翡翠大王”。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60大寿时,孙中山、黄兴都送有寿幛。1925年捐资修建和顺图书馆。1927年在上海病逝。


明正德6年,寸氏五世祖应诏入京继承其父序班(就是负责朝会和宴飨等礼节的官员)之职务,共经历了4位皇帝,誉高望重,耄耋之年始退还乡,赐匾“白发朝仪”。
除了供奉先祖的那座正房外,其它房间都改成卖玉器翡翠的商铺了。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因小院的外墙顺应弯曲的小巷而得名,充分体现了这个“顺”字。

弯楼子的主人是当时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永茂李家,李氏家族兄弟5人,一人早逝,其余4人同甘共苦。1850年,李永茂在缅甸经营珠宝、玉石、百货,在李任卿、李朝卿、李致卿三个兄弟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条从昆明经滇西到缅甸的贸易线,后回腾冲修建了这座大宅子,一同带回的还有一些西洋的物件。


先祖们



李家兄弟之一的李致卿当过腾冲县副县长

李任卿卧室门前的美国和德国造的大挂钟

卧室内,床头柜上放着一只大如箱子的铁皮保险柜。

椅子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木廊上雕花板上的字都被抠去了。

20世纪20年代腾冲一代土匪猖獗,民不聊生,李氏家族为平息匪患出钱出力,被腾成地方赠匾“见义勇为”和“济难扶危”。
《孤独星球-云南》里介绍,弯楼子里至今还住着李家的一位老太太,我询问工作人员,她说老太太前一阵被儿子接走,住到腾冲去了。之前老太太就住在内院的二楼卧室里,平时和工作人员吃食堂(大锅饭),晚上弯楼子有保安值班,也帮着照应一下。十分可惜没看到李家老太太,没能和她闲谈几句。

李氏家族的一些近期合影


和顺图书馆




胡适(1891-1962),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而闻名。1938-1941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长,1962年在台北病世。

和顺图书馆创办于1928年,这种规模的乡村图书馆在当时也算是豪华了。第一任馆长是教育家李启慈先生,第二任是艾思奇的兄长李生庄先生,第三任是先后任益群中学首任校长、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生先生。



图书馆至今还对本地居民开放借书


我向馆内的工作人员要求看看当年的借书证,她爽快的答应了,快步到去后面档案室找出一张旧的借书证,又拿出一张新的借书证,让我一起拍照,很难有像我这样的游客提出这种“奇怪”的要求。
看到墙上标牌上写着图书管理员也姓寸,就和她攀谈了几句,她说和顺古镇里有很多居民都姓寸,也向我介绍寸姓的由来,这才让我得知“寸”和“爨”姓氏之间的关联,正像在前面寸氏宗祠里介绍的那样(百度上查的)。
图书馆桌子上摆放的多种报纸,只是现在年轻人很少有人读报了,上了岁数的老人有可能过来坐坐,翻翻报纸,也算有个聚集的地方,但和顺图书馆位于古镇口,是古镇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从早到晚游客不断,几乎没有清净的时候,预览室也随着游客的来去忽而变得热闹忽而又冷清下来。
我们趁着下一拨儿游客还没到的空当儿装模做样地坐在这里看书看报,摆个POSE拍几张照。

图书馆内院隔壁的文昌宫,谢绝参观。
图书馆正对着的是和顺古镇的正门
和顺图书馆东边是和顺小巷,一排仿古建筑。

大马帮博物馆,介绍马帮文化,展有马帮所用的锅、水袋、水烟等物品。
马帮的野外生活
吸水烟

一个大马帮多达几十个赶马人,一二百匹骡马,去一趟东南亚或南亚要数月经年,和顺人交“走洋脚”,完全不同于走短途的“逗凑帮”。领头的马锅头不仅要运筹帷幄,还要会讲多国语言,上通官府,下联商贾,甚至还得有自己的武装。
清末民国初,每天有1万多匹马,驮运着30多个国家的物资在这条古道上流动。仅和顺弯楼子的李家在缅甸八莫的一个马店,一次就能安置3000马匹和赶马人的食宿,每天等待验货的马帮常常排到二三里以外。
南刘、北邓的刘采和邓心斋,都是去缅甸经营珠宝玉石生意发达了,富甲一方。

总兵府,现已改成豪华的客栈。
总兵府,为清代光绪腾越镇总兵张松林(1838-1918)的老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张松林官阶为一品振威将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慈禧赐“福”“寿”二字。

在陷河湿地旁的空地上摆放了几张桌椅,这里是比顿咖啡馆的地盘,可以坐在这儿边喝饮料休息边欣赏湿地美景,这时一队旅游团经过,这里立马就成为了大妈们摆姿势拍照的好地点,看,多婀娜啊!

陷河湿地



横贯古镇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街两边是一家挨一家的店铺,以卖玉器、玛瑙、南红、赌石的居多,其次是餐厅、民宿、鲜花饼店、茶室等店铺。


大名鼎鼎的“牛牛铜瓢牛肉”店内装修,无缘口福了。


淡季,整个古镇人气都不旺。旅游团基本不往镇中心走,只在镇边上走一走。据说旅行社只留给古镇1-2小时参观时间,购物也带去镇外较为偏远的地方,所以古镇中的这些店铺主要靠散客消费。





走了一天了,晚餐来到距酒店几步之遥的“妈妈的味道”餐厅,快7点了,餐厅还是人满为患,与路过的一些生意清淡的餐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菜单
点了大众点评推荐的柠檬鱼,味道不错,后来2天又在这家餐厅吃了2顿晚餐,铜瓢牛肉还行(那家排名不错的牛牛家铜瓢牛肉装修关店了,所以到这里点),牛肉块儿大、量足;红烧肉做得很一般,远没有北方的红烧肉好吃,可能这道菜不是南方人擅长做的。
回到民宿和老板坐在大堂里闲聊,他给了明后两天的出行建议和拼车或包车情况。今天下午古镇只转了一半,剩下一半留在最后,明后两天先去腾冲市区、热海、湿地和界头镇看油菜花。
腾冲早晚的气温还是有些凉,晚上最低气温只有9-10度,屋内也就20度左右,这对于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略微低了一些。在北方屋里有暖气,一般室温23-24度。还好民宿有电热毯,淋浴室内有浴霸。整个民宿的设施很亲民,看得出老板是一个很走心的人,努力地把要做的事情做到最优。从浴室的一些小物件中就能看出一二,如沐浴液、洗发液很特别,都带有浓浓的大自然味道,梳子也不是一般塑料的,而是手感极好、梳子齿带有的弧度的木制梳;床头上的“长臂”台灯能旋转角度,调整位置,便于看书阅读。
和顺古镇的第一天在温暖舒适的软床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