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玻利维亚游记 D5:华纳比丘-俯瞰失落之城

标签:
秘鲁马丘比丘华纳比丘旅游 |
分类: 2017.1-2秘鲁、玻利维亚 |
入夜伴随着窗外暴雨声进入梦乡,没睡多久就被手机的闹钟叫醒,起身一看已是4点半,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洗漱、打包行李、退房、寄存行李,临出门前还不忘在酒店餐厅里匆匆地吃了早餐。昨晚入住酒店时前台特意询问第二天几点用早餐,答:“5点”,4点50到餐厅时,面包、果酱、奶酪和橙汁已备好,于是三下五除二的就把早饭解决了。
5点钟出发去汽车站,外面漆黑一片,静悄悄的没看见有其它游客,心中暗自庆幸多云无雨。自认为时间尚早,不紧不慢地走着,快到十字路口隐约看到在昏暗的灯光下有一条长龙在向山上延伸,嚯,排队的人足有两三百,我和XI赶紧分头行动,一人排队买汽车票,一人排乘车的队。
从温泉镇到马丘比丘汽车票单程12美金,往返24美金,的确不便宜。坐车上山大约半小时,徒步爬山估计要1-2小时,想省钱的话可以选择乘车上山,徒步下山。买汽车票时需出示护照,车票是张打印出来A4的纸,上面写有姓名、护照号、日期等信息,上车时也要验护照。
5点半开始发车,就是这种绿色中巴,因盘山路不宽,所以车子不会很大,以避免山路上无法错车。绿色中巴一趟趟往返拉客,队伍也在缓慢的向前移动着。
6点一刻终于坐上车了,车子盘绕着向山上驶去,突然间发现有雨滴打在车窗上,天下起了雨,而且越往山上走下的越大,半小时后车子到达马丘比丘门口,车外也由小雨变成了中雨。
马丘比丘检票很慢,因为要查验护照和门票(事先打印好),当天门票可进出3次(有待确认,但至少两次),以方便游客方便(上厕所),景区内没有厕所,没有垃圾桶,没有商店,一般的背包能背进去,20升以上的大背包估计需要寄存(收费寄存)。
2016年12月1日晚,在预售2017年门票的当天就买了今天马丘比丘+华纳比丘(7:00-8:00)的门票,华纳比丘每天限售400张票,7点和10点各200张。票价由去年的152索尔涨到了200索尔/人。
7点钟踏进马丘比丘的大门,这时一进门不远处的牌匾。马丘比丘兴建的时间,1450-1540年。据考证马丘比丘是在印加国王帕查库.特克(Pachacútec,1438-1471年在位)和图帕克.印卡.尤潘基(Tupac
Inca Yupanqui,1471-1493年在位)父子俩在位时修建的。
马丘比丘的发现者-美国考古学家、政治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1875-1956年),虽然他不是当代第一个达到马丘比丘的人,但他是第一个让外界了解到这一建筑奇观的人,也因此扬名世界。宾厄姆出书后,库斯科的探险家Agustín
Lizarraga一行3人宣称他们在1901年就曾到过马丘比丘,并在不少石头上有涂鸦为证。
1911年,宾厄姆率领耶鲁大学秘鲁探险队前往圣谷一带寻找印加帝国最后的领地-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无意间被一个农民向导带到这里,发现了这座被遗弃了300多年的古城,之后几年,宾厄姆又在耶鲁大学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多次到达马丘比丘,“拿走”了40000多件文物及碎片,包括木乃伊、陶器和人骨等,并在1948年著书《失落的印加之城》(The Lost City of The Inca)。秘鲁政府一直要求归还这些被掠走的文物,直到2008年耶鲁大学才同意将它们归还给秘鲁。
因赶着去华纳比丘,就直接从遗址下面的小路(地上有很明显路牌,沿途也有工作人员指路)绕过去,没走多远,云开雨停,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峦。
美洲羊驼(Llama),吃苦耐劳的“劳动者”,主要用来驮货物,毛皮差,肉可吃但糙。
7点半到达华纳比丘(Huayna
Picchu)入口,检票后每位游客还需要在一个大本子上做登记,写上姓名、护照号、进门时间等。官方推算,爬华纳比丘往返2个小时,爬虎丘比丘(Huchuy
Picchu,华纳比丘前的一座小山,我给起的名)往返45分钟。华纳比丘海拔2682米,
进门后开始了长达1个小时的“艰苦”登山,当从华纳比丘山巅俯瞰那令人震撼的马丘比丘全貌时,路上这一切辛劳都是值得的。
8点半到达第一个观景点,此时云雾还未全部散去,飘忽不定的雾气衬托着远处的马丘比丘,使它更加神秘,每次向下望都是一幅新画面。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盖亚克语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巅”,它原来的名字肯定不是这个。在1881年秘鲁手绘地图中此地没有标注地名,1887年和1897年在巴黎由Antonio
Raimondi出版的1:50万比例的秘鲁地图中此地标注了地名Machu
Picchu,来源不详。
时间尚早,坐在石头上看风景,游记上说每天9点多开始天开云散,阳光普照。
马丘比丘,失落之城,之前的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印加王室的避暑胜地或行宫或城堡,后经进一步考证,最后确定它是王室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敬拜太阳神因蒂(Inti)。
从北京到这儿好几千公里的路程,飞机、火车、汽车的倒了好几趟,最后还大汗淋漓的爬了1小时就是来看马丘比丘的,现在可以翘着腿好好看,直到云开雾散。马丘比丘是此次南美之行的重中之重,所以安排行程时留了一整天时间,下午18:20的车离开温泉镇,白天可以踏踏实实的坐在山上发呆。
得亏马丘比丘的海拔比库斯科低1000米,要是库斯科那海拔爬高300米还不得爬死,时间上也得多一倍,至少要2小时。
景区中随处可见到身穿制服、极为负责任的工作人员,每当他们看到游客倚靠或站在古迹上时,就会吹哨、高喊,同时挥动手中的棒子,意思是“站远点,别踩踏古迹”。
华纳比丘的制高点,海拔2668米,狭窄的山路是每位游客的必经之路,也是拍照的最佳地之一。旁边石头上坐着一位工作人员,负责监督游客,不能长时间占据这交通“要道”,同时也帮忙给游客拍合影。
拍马丘比丘的另一处最佳地,这一经典画面已经拍了上百张了。我诙谐地和XI说,以后应该在相机中内置一个软件,当镜头对准某一风景或名胜时,软件会自动将此景与相机内的照片进行比较,如发现有相似的照片就提示;像此时我应该会看到提示:“相机中与此景相似度90%的照片已有145张,相似度80%的照片已有181张,……。”
看着这如羊肠般弯弯曲曲的的盘山公路,那单程12美元的车费还是值的。
在下山的路上又拐到虎丘比丘了一趟,这是个离马丘比丘最近的小山丘,可以更近距离的俯瞰马丘比丘。爬这个山丘人很少,风景也远不如华纳比丘那么震撼。
山底下的乌鲁班巴河谷
马丘比丘
12点走出华纳比丘的大门,这两趟上上下下的花了4个半小时,看到了绝美的风景,所有那些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