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国王正殿的第四个大厅是“狄安娜厅”(Diana Room)。在路易十四时期,这里也被称为“掌声厅”,因为每当举行正殿晚会时,屋内就会摆上台球桌,桌子两旁专门为夫人们设立的观看席上总是座无虚席,为了博得国王的欢心,夫人们都会争先恐后地为国王漂亮的击球而鼓掌喝彩。

大厅正面墙中央有一尊意大利杰出的雕塑大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年)1665年的作品《路易十四半身像》。1665年贝尔尼尼去法国,原打算为路易十四设计卢浮宫东部建筑的正脸,但遭到了拒绝,最后只留下了这尊路易十四半身雕像;同年10月,大师离开法国回到了意大利。
1665年的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年,1643-1715年在位)正是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大好时光,从雕像上可以看出他潇洒华贵和青春的气质。
2007年去意大利旅游时,欣赏到许多贝尔尼尼的作品,以罗马最多,它们有恢弘大气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教堂内的镀金铜质华盖,有纳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有博尔盖塞美术馆博尔盖塞美术馆里栩栩如生的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等等。

大厅壁炉上方是法国画家查理.福斯(Charles de La Fosse,1636-1716年)1712年的作品《伊菲革涅亚的献祭》(The Sacrifice of Iphigenia)。因为这个厅叫“狄安娜厅”,所以墙上、天花板上的绘画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
狄安娜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是天神宙斯(Zeus)和他众多的老婆之一提坦女神勒托(Leto)的女儿,她和阿波罗是孪生兄妹,哥哥掌管着白天,成为了太阳神;妹妹掌管着黑夜,成为了月亮女神。

希腊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Agamemnon)因其弟弟墨涅拉俄斯(Menelaus)的妻子海伦(Helen of Troy)被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拐走而率领十万联军进攻特洛伊城。在准备舰船、操练军队的闲暇之时,阿伽门农喜欢出去打猎。有一次,他因错杀只能献给狄安娜的赤牡鹿而激怒了狩猎女神,于是女神立刻将各种瘟疫病毒洒向军中,使无数兵士暴病死亡或久治不愈。
将领们随即向军中的先知卡尔卡斯(Calchas)寻求破解之法,得到的答复是只能用阿伽门农最疼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作为祭品献给女神狄安娜。为了能让希腊联军顺利出征,阿伽门农被迫同意了这一要求,他对伊菲革涅亚说要将她许配给骁勇善战的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而将其骗至军中。
当伊菲革涅亚最后得知真相后也是表现得异常平静,并表示愿意为民族的利益而死。在祭台上刽子手的大刀落下的瞬间,狩猎女神突发慈悲,让一片乌云把伊菲革涅亚带到了遥远的陶里斯国,在那里她成为了神庙的祭司,直到去世。
失去女儿的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对丈夫阿伽门农怀恨在心,伙同情夫埃癸斯托斯(Aegisthus)在阿伽门农凯旋归来后不久设计杀死了他。
绘画和壁炉之间有一浮雕《出埃及记》(The Escape in
Egypt),出自法国雕塑家雅克.萨拉兹(Jacques
Sarazin,1590-1660年)之手,他的许多作品被收藏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
《伊菲革涅亚的献祭》的对面是另一幅与狩猎女神狄安娜有关的画《狄安娜和恩底弥翁》(Diana and Endymion),它出自法国画家布兰查德(Louis-Gabriel Blanchard,1630-1704年)之手。
恩底弥翁是位英俊潇洒的牧羊倌,每天赶着一大群羊行走在小亚细亚的拉塔莫斯(Mount Latmus)山上。有时当羊群在郁郁葱葱的青草中饱餐时,他也会抽空躺在山坡上小憩。
一天傍晚,月亮和狩猎女神狄安娜(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驾着她那银色月亮马车出巡时,看到了仍在山中沉睡的美少年恩底弥翁,立刻芳心荡漾,一见钟情。以后每当女神出巡时都会从马车上飘下偷偷亲吻正在熟睡的恩底弥翁,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宙斯的注意;于是,他把恩底弥翁召到身边让他做个选择:或是像凡人一样生老病死,或是青春常驻但总是处在梦幻中。牧羊人选择了后者,这样在拉塔莫斯山上总能看到一位正在熟睡的英俊美少年,每到夜晚月亮女神都会下凡到他的身边,看望他、亲吻他,陪伴他一会儿。
狄安娜厅的天花板上也是布兰查德的作品-《狄安娜引导航海和狩猎》(Diana Presides over Navigation and
Hunting),完成于1680年。
四周墙壁上方是关于战争的绘画
角落里的尊贵-象征国王的三朵型百合徽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