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2012-06-21 21:57:42)
标签:

法国

巴黎

巴黎圣母院

旅游

分类: 2011.7-法国、摩纳哥

 

    “在这座堪称是教堂之后的神殿表面上,你总可以在皱纹的旁边发现疮疤。时间是盲目的,而人是愚蠢的”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把这座古老的教堂带进了所有巴黎人的视野,接着是法国人,然后是欧洲、世界;是雨果给它赋予了丰富而崭新的内涵;还是雨果给了它第二次生命。

 
    参观完巴黎圣母院西立面3座刻满浮雕的大门后,从最右边的“圣安妮入口”(Portal of Saint Anne)进入教堂内,最先感受到的是教堂主殿的高大和宽阔,它有120多米长,40多米宽、30多米高,4排纵向的石柱把教堂分割成了5长列,中间最宽的一列摆放着座椅,它也成为了布道、祈祷和弥散的主要场所。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进了大门往右有台自动售货机,投2欧元硬币可购买一本又小又薄的中文版《巴黎圣母院简明指南》,里面简单介绍了圣母院的各个“看点”。

 

    历经850年的巴黎圣母院亲历和见证了12世纪以来法兰西的历史兴衰和风云变幻:

 

1239 圣路易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14-1270年,1226-1270年在位)在此戴上象征基督教的荆棘冠。1248年,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时他曾被俘;127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时染病身亡。

 

1431 软弱的亨利六世(Henry VI,1421-1471年)在此加冕。1440年他创建了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1470年曾被关入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内,第二年被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杀害。

 

1455 圣女贞德(Joan of Arc)的母亲在此请求教皇为她的女儿平凡昭雪,洗清被扣上的“异端”、“女巫”等罪名。

 

1537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James V of Scotland,1512-1542年)在此迎娶法国公主玛德琳(Madeleine of France,1520-1537年)

 

1558 14岁的法国王储弗朗索瓦二世(Francis II,1544-1560年,1559-1560年在位,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美第奇之子)在此迎娶15岁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Queen of Scots,1542-1587年)

 

1572 亨利四世(Henri IV,1553-1610年,1589-1610年在位)在此迎娶瓦卢瓦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Valois,1553-1615年,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三女儿,又被称为“玛戈王后”),因为亨利四世拒绝进入任何天主教堂的弥撒厅,所以婚礼是在圣母院前厅举行。

 

    据传当玛格丽特被问到“是否愿意嫁给纳瓦拉国王亨利”时,她没有回答,她的兄弟强按她的头逼迫她点头同意。

 

    作为纳瓦拉国王亨利的随行人员和支持者,基督新教胡格诺派(Huguenots)的一些领袖也来到巴黎参加他的婚礼。于是,部分天主教徒在巴黎城中散布谣言,说胡格诺教徒即将“割破国王的喉咙、杀死他的兄弟,掠夺巴黎财物”,从而激怒了其他天主教徒。双方矛盾最终在圣巴托罗缪日(8月24日)爆发,黎明前胡格诺教派的多名领袖在巴黎首先被杀害,进而又掀起了天主教徒屠杀胡格诺派教徒的浪潮,大屠杀开始这天被后人称为“圣巴托洛缪之夜”(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而玛格丽特的婚礼也被记录为“巴黎的血腥婚礼”。大仲马在1845年根据这段历史写下了名著《玛戈皇后》,1994年还被拍成了电影。

 

    大屠杀持续了几个月,仅巴黎就有2700遭屠杀,死亡人数远比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革命法庭所处决的人数还多。当时死难者的尸体堆积在河里长达数月,以至于没人敢吃河里的鱼。据记载这场宗教战争有大约7-10万胡格诺派教徒被杀。教皇格列高列十三世(Gregorius XIII,1502年1月7日-1585,在位1572-1585年,最大贡献是颁布推行了今天的公历)对这场大屠杀倒是很高兴,命令罗马教堂上所有的大钟都要为庆祝这次天主教的胜利而敲响,并为此发行了纪念币;他还委托意大利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绘制了一幅壁画以庆祝这次屠杀,真是有悖于上帝的本意。

 

    大屠杀期间纳瓦拉国王亨利也被逮捕,囚禁在卢浮宫很长一段时间。1593年亨利四世被迫改信天主教,1598年颁布了“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从而结束了几十年的宗教战争。亨利四世以他的名言“每户佃农家锅里有只鸡”而暂时赢得了民心。

 

    亨利四世的结局很悲惨,1610年他被狂热的天主教徒弗朗索瓦.拉瓦莱克(François Ravaillac,1578-1610年)刺杀身亡。存放在圣但尼教堂(Basilica of St Denis)的遗体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遭到革命人的毁坏,割下的头颅被数次“交易”,辗转多人之手,那时无人知晓那是谁的头颅。2008年在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踪下终于在一位退休税务员Jacques Bellanger家中的阁楼里找到了这颗“流失”在民间的皇家高贵头颅,他于1955年购买的。据说这颗头颅在1919年巴黎拍卖时仅以3法郎成交。2010年经由法国法医学、人类学、放射学等众多专家联合鉴定后正式公布此头颅是亨利四世本人。

 

1804 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年)在残破不堪的巴黎圣母院强迫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1742-1823年)为自己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登基大典时拿破仑夺走皇冠,自行为自己和大他6岁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1814年)加冕为皇帝和皇后,庇护七世视之为奇耻大辱。1809年,教皇宣布将拿破仑革除教门,但随后就遭到拿破仑的逮捕和囚禁,直到拿破仑退位才被释放。

 

1902年 为贞德(Joan of Arc)举办宣福礼。经过宣福的人可以享有真福者的称号,其位阶仅次于圣人。

 

1920 贞德被追封为圣人

 

1944 8月26日在圣母院举行了庆祝巴黎解放的弥撒。解放巴黎的战斗从8月15日,一直持续到8月25日德军投降。驻扎在巴黎的德国守军冯.肖尔蒂茨(Von Choltitz,1894-1966年)将军在最后时刻拒绝执行希特勒发出的死守并破坏巴黎的命令,向盟军投降。后来他本人在巴登家中接受采访时解释了他违抗命令的原因:“如果这是我第一次抗命,那是因为我知道,希特勒是疯子。” 肖尔蒂茨将军也因此被称为是“巴黎的救星”。

 

1970年 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1890-1970年)将军的安魂弥撒在此举行。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进门后右侧是一排排的烛台,上百只洁白的蜡烛闪动着纤弱的火苗如长明灯一样映照着墙上受难的耶稣,这是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1808-1873年)赠送的铜十字架。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教堂右侧的通道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南墙上的彩窗,上面绘满圣经中的人物。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教堂中央的铜制祭坛前是欣赏圣母院的最佳位置,祭坛后的台阶上是木制的唱诗班席,前上方(东面)是圣母院礼拜堂的彩窗屋顶,回过头的后上方(西面)是法国最大管风琴和它背后的西立面玫瑰彩窗,左右两边(南北两面)更是直径13米的巨大玫瑰窗,窗上描绘的人物众多,故事连连,这也方便主教向前来作礼拜的人们讲解圣经。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铜制的主祭坛位于穹顶中央正下方,祭坛正面刻有《圣经.新约全书》中四个福音书作者及先知的轮廓。历经了800多年风雨的巴黎圣母院一直都是巴黎主教区的中心,也是主持教区祈祷会的地方。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主祭坛两侧的木制唱诗班席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教堂最东面礼拜堂高高的屋顶和彩窗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唱诗班席位的右边(东南侧)有一尊手抱耶稣、头戴皇冠的圣母像,它被誉为“巴黎的圣母”(Notre-Dame de Paris)。原来14世纪的圣母和圣婴像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破坏了。雕像下面永远是鲜花盛开。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雕像中圣母紧闭双唇、表情忧郁,似乎她想为耶稣的诞生而高兴,同时又因为预感到耶稣日后的苦难而悲伤。据说在某一特定角度看到的是面带微笑的圣母。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回过头向西望去,远处上方是法国最大的管风琴,上面有5个键盘、7800个音管、110个音栓。可以想象得出当这架庞大的管风琴奏响起来,伴随着唱诗班那悠扬的圣歌,在这个如同巨大音箱一样的主殿下共鸣、回响,整个教堂的气氛该是何等的神圣和庄严。难怪上面提到的国王、皇帝、名人、伟人都在这里举办那些能带给他们荣耀的仪式、典礼。

 

    巴黎圣母院的第一架管风琴建造于12世纪,18世纪法国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商François-Henri Clicquot(1732-1790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1868年,管风琴大师卡瓦耶.科尔(Aristide Cavaille-Coll,1811-1899年)又重新改造了这架巨大的管风琴,使它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它上面绝大多数音管仍保留18世纪的原件,也有极少部分是中世纪末的。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管风琴后面是直径10米的西面玫瑰彩窗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右手边(教堂北面)直径13米的玫瑰彩窗上描绘了《圣经.旧约全书》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正中央是怀抱耶稣的圣母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手边(教堂南面)同样直径13米的玫瑰彩窗描绘描绘了《圣经.新约全书》章节和“基督凯旋”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4个同心圆呈放射状地围绕着中央的耶稣,仿佛基督光芒四射。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圣母院主殿建成后,又在它四周修建了一些小的礼拜堂,它们很快成为了一些新天主教协会及组织的聚会场所,为阻隔周围这些喧闹声,14世纪在唱诗班席两侧加建了雕刻精美的屏风。让.哈维(
Jean Ravy,1300-1350年)负责这项工程,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了唱诗班席屏风的绝大部分工作,他去世后他的侄子Jean Lebouteiller接替了他的工作,最终在1351年完成了整个屏风的建造。17世纪屏风被大修过,现在仅有几段屏风为14世纪的“原作”。


    唱诗班席南面的屏风,浮雕描绘的是耶稣复活后的场景。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第一次是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圣,之后又向从加利利来的妇女们显圣,并向她们说:“不要害怕,去告诉我的兄弟,让他们前往加利利,在那里见我”。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耶稣的十一个门徒听到消息后,相约在加利利的一家小旅店集合,当他们正在谈论耶稣复活之事时,耶稣再一次显圣。为表示他是真正的复活,而不是游荡的鬼魂,耶稣向他们要了些吃的,又让他们看了自己的肉身。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耶稣在他的使徒和门徒面前显圣

    右:门徒之一多马(Thomas)怀疑耶稣复活,表示要摸摸他的伤口才相信确有其事,于是耶稣脱去上衣让他用手抚摸自己身上的伤口以证实自己复活。在看到活着的耶稣后,多马表达了对耶稣的忠心,耶稣也称他为信徒。据传多马后来在去印度传播福音时被长矛刺死而殉道。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耶稣在提比里亚(Sea of Tiberias)湖边(左)和加利利(Galilee)(右)向使徒显圣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耶稣复活40天后即将升天(Ascension),升天前在加利利向门徒传达上帝旨意:“向天下传播福音”。

    右:耶稣升天前的最后一餐

 

    唱诗班南屏风南侧有圣物室,需购票才能进去参观,里面保存有中世纪的手稿、金圣杯、银圣杯以及圣者遗物等。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圣母院东头儿的半圆形大礼拜堂周围的彩窗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彩窗玻璃上的圣经故事和笔直的蜡烛衬托出十字架的庄严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大礼拜堂周围的彩窗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曾经悬挂在圣母院主殿内的“灯之冠”(The Crown of Light),它由铜、铁制成,外边包银、内嵌水晶,只有在举行重大宗教节日或典礼时才点亮上面的蜡烛,现已“退役”,闲置在旁边。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静静躺在圣母院一角的大主教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唱诗班席东面是法国雕刻家库斯杜(Nicholas Coustou,1658-1733年)的作品《圣母哀子像》(Pieta,Descent from the Cross),刚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耶稣横躺在神情异常哀伤的圣母膝上;左右两侧是雕刻家考兹沃(Antoine Coysevox,1640-1720年)雕塑的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年,1610-1643年在位)、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年,1643-1715年在位)像,他们的目光凝视着中央的圣母子。

 
    路易十三婚后一直无子嗣,多次去教堂祈祷希望能有个王位继承者。路易十四出世后,他许诺重建圣母院的祭坛。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遗愿整修了祭坛,以荣耀圣母。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圣母哀子像》背靠着后面的金十字架,它谕示了基督徒对耶稣死后复活的信念。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闪闪发光的金十字架和神情哀伤的圣母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竖立在雕像背后的金十字架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唱诗班席北面的屏风,浮雕描绘的是耶稣从诞生到受难的场景。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天使报喜(Annunciation),天使加百利向玛利亚告知“主和你同在了”,于是玛利亚受圣灵感孕生下了圣子耶稣。

    中:耶稣降生(The Nativity),耶稣12月24日晚降生在马厩里。

    右:东方三博士(Magi),耶稣降生时,几位博士看见东方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中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的出生地。他们带来黄金、乳香、没药,故有人推测是应该是来了三个人,每人献上一样礼物,他们又被为“东方三博士”。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希律王杀婴,希律王的父亲和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是密友,但作为犹太王的他毫无犹太人血统,始终都无法得到犹太人的认可。某一天当他听先知说伯利恒出生的一个婴儿日后将成为犹太王时,他感到他的权利和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便下令将伯利恒及周边地区两岁以内的所有婴儿杀死。这一事件只在《马太福音》中有所提及,再无其它资料记录过。

    右:听到希律王的这个恐怖命令后,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带着圣婴耶稣连夜逃往埃及。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孩童时的耶稣

    中:圣殿求学

    右:耶稣的洗礼,在约旦河畔施洗约翰正在给耶稣洗礼,这是两位圣人唯一一次见面,没过多久,施洗约翰就因指责加利利王娶了其兄弟的妻子,而死于希罗底和女儿莎乐美的刀下。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迦拿的婚礼,耶稣和母亲一起去3公里外的迦拿参加婚礼,因为当时已是婚礼的第三天,到达那里时酒已经全喝完了。耶稣知道后,让人端过来6只大缸,在所有宾客面前让侍者将清水倒进去,然后他舀了一瓢递给最近的一位宾客,那位客人很不情愿地尝了一口,很快露出惊异的神情,说了句:“好酒”。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

    右:耶稣在布道的同时开始显示他的神迹,为瞎子医好眼,为聋子医好耳,让狂风静止,让翻腾的大海平息……。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左: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前和十二门徒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右:晚餐前,按照仪式的礼法,先洗手、再洗脚,但这次很特殊,耶稣脱去上衣,起身为他的十二门徒洗脚,犹大是最后一位。因为耶稣已经预感到这是他和门徒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了。


    古老巴黎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三)

    8:30进来,在圣母院里走走停停、逛逛坐坐、拍拍看看近1小时,大约9:30从“圣母玛利亚入口”(Portal of the Virgin)离开,去排队登钟楼。

 

    有作家写到:“巴黎圣母院像岩石、像高山、像雄踞的狮子般矗立在塞纳河畔”,描写得很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