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学了三节课,小结一下!

(2011-03-01 13:05:43)
标签:

学琴

情绪

总结

育儿

分类: 点滴

    年前终于给棒棒报了名,开始学钢琴。和许多小朋友相比,棒棒起步要晚些,但是处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目的,这也没什么早晚吧。

    棒爸和棒妈在培养孩子方面,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喜好,不会给他强加压力,所以除了幼儿园的课程外,没有报余外的学习班。这次报名学钢琴,也是应棒棒的要求,而且人家的目标可比棒爸、棒妈的远了去了,小朋友的愿望可是要当一名钢琴家呢!当然孩子还并不能认识到要达到这个目标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或许他能够坚持,或许他半途而废,无论怎样,孩子表现出对这方面的兴趣,咱做家长的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在选老师方面我们没有费什么精力,主要考虑到平时工作紧张,陪孩子的时间少,就没有选择那些离得较远的名师名教们,刚好家门口有一家艺术学校,就在那里给棒棒报了名,老师就是学校推荐的。那挺好的,棒妈、棒爸都是门外汉,没啥可挑的,老师负责任就行。而且,学校方面主动提出,因为我们离得近,在我们目前还没有买钢琴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免费到学校练琴。

    报名没多久,学校就把课程时间安排好了,但不巧赶在棒妈上班时间,第一节课,棒奶奶陪棒棒去了。俺们家大棒棒个头长得高,人家老师一见,就说,这么大了能自己上课了,奶奶回去吧。小朋友见了钢琴很兴奋,冲奶奶挥挥手,就乐不颠地跟着老师上课了。课后,奶奶去接,老师说不错,并当场考了几个小问题,像钢琴有多少个键,多少个白键,多少个黑键?小朋友对答如流。奶奶很高兴,小朋友很开心,老师很满意,皆大欢喜。

    之后,过了个年,时隔近二十天去上第二节课。在棒妈的要求下,老师给调整了时间,棒妈可以陪棒棒去上课了。课前,老师带棒棒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让棒棒找出键盘上的“哆”,小朋友表现不错,准确无误。棒妈见状,很放心地让棒棒自己上课,当妈的回家小憩一下吧,暗自庆幸:学琴的地方离家近就是不错。不想,下课再去接棒棒时,老师说小朋友这节课精力很不集中,每个内容都要老师重复几遍才行,并当即询问棒棒几个问题,小朋友心不在焉,回答含糊。回家后,棒妈询问棒棒这节课的内容,小朋友告之,学了音符。棒妈是“乐盲”,无奈去“百度”了一下,了解到识谱是孩子学琴非常重要的基础,而且也是很大的难点。看着那些“蝌蚪文”,棒妈都觉得晕头转脑,何况是孩子,学起来肯定感觉枯燥,这样课上效果不会很好,唯一办法还是棒妈一起上课,一方面可以找一下棒棒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原因,另一方面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也可以带棒棒复习。

    第三节课,和老师交流了想法后,棒妈留下“陪读”。刚上课,老师依然是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前几个问题,棒棒回答得非常顺利,老师有些意外,说上节课这部分他学得不是很好,棒妈看了一下老师手中的书本,是“拍号”。之前,棒妈只听棒棒说学了音符,所以,“百度”之后,也仅带棒棒复习了相关内容,并不知道还有拍号这部分,不过,老师的提问刚好书上有答案,棒棒是认字的,所以老师的问题没有难住他。在棒妈说明后,老师新翻一页,挡住了答案,再提问时,小朋友就答不出来了,他试图再翻到前一页偷看,被老师制止,立即表现出不满,对老师的提问,不予作答。之后一段时间里,小朋友情绪不高,老师给他讲谱子的时候,他不停地用手摆弄琴键。老师回头跟棒妈说:“他像是故意的。”棒妈点头,“他是这样的,抗挫能力比较差,刚才的问题没有答上来,他自己就有情绪。”平日里,每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我们都是冷处理,小朋友一会儿就会好的。这位老师也蛮有经验,没有再停留在棒棒不会的问题上,接着教棒棒如何打拍子。起初小朋友抵触情绪没有过去,两手被老师带着勉强跟着拍子走,但很快的,两只手越来越主动,唱得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大约唱个两三遍,一小段谱子,棒棒就全记下来了,老师表扬了他,小朋友的情绪更高涨了,老师再提问之前的问题,他也都答得上来了。这样的情绪持续到下课,老师的评价不错,棒棒很得意,棒妈也找到了上节课表现不好的原因——情绪,小朋友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稍有挫折感,便情绪低落,这直接影响了他上课的状态和进度。

    学习三节课后,棒妈总体感觉还好,我们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良好的上课气氛,让史大棒小朋友情绪高涨、兴趣十足地学习。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和老师多交流,帮助老师掌握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二是,平时多复习,巩固已学内容,课时不足课下补,使孩子信心十足地面对老师的提问。当然,最要紧的一点是,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要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获得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