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天,天气分外好,我们拿出一天的时间又到了乡下,农村的生活可能是忙碌劳累的,但是对于偶尔去“乡村体验”的我们来说,却是快乐而惬意的。
得知要去乡下的消息,棒棒一早就起床了,反复问棒妈:“我表现得好吗?”因为我们把“去乡下”当作是对棒棒的奖励,棒棒不在乎做错事被大人呵斥,只在乎不能到乡下去玩儿。
一路上压抑着、故作听话的小孩在到了目的地之后终于原形毕露了,还未等下车就吆喝着去丢石头,趴在河边滚了一身泥不算,还把三块大石头丢进建筑工人的水桶里。每次到乡下都是棒棒的“释放日”,他可以毫无拘束地尽情地玩儿,上蹿下跳、摸爬滚打,即便是脏得像个“泥猴子”,也不会有人去限制他。或许真正的乡下娃娃并不像棒棒这样无拘无束,只是棒妈感觉孩子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约束得太久了,需要吸一吸新鲜的空气,嗅一嗅泥土的芬芳,即便是回家洗上一堆脏衣服也是值得的。可能,棒妈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小时候难有这样的机会吧,到现在,每每听到别人兴致盎然地讨论难忘的乡下生活时,棒妈脑海里只有在幼儿园里的童年生活。所以现在,总是希望棒棒对于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快乐的,既有都市的时尚,也有乡村的淳朴。


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小树林里有一地的松球,只是没有什么用途便没有理它。这回儿棒妈突发奇想——据说,以前乡下的娃娃都要上山砍柴、割草,现在不如让棒棒学做个乡下娃娃,到树林里去捡松球吧。于是问棒棒要不要捡松球,棒棒开心地说:“要!”棒妈满家搜到了一个最大的袋子,和棒棒一起钻进了小树林。没想到,棒棒对这项“事业”非常热爱,跪在地上一个接一个地捡着,只一会儿功夫就塞满了袋子,我们高兴地拎着一大袋松球回家,棒棒送去给姥姥让她烧火用,尽管事实上那袋松球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但姥姥还是高度赞扬了棒棒的表现,让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贡献、非常有意义的事儿。

临近正午的时候,气温达到了20多度,终于有了阳春的感觉,早晨来的时候还是含苞未放的樱花、玉兰花瞬间绽放了。棒棒在诺大的院子里飞快地转着圈,一边转一边快乐地大笑。转圈是棒棒非常喜欢的运动,他开心的时候总要转到快晕倒的时候才会停下,然后就是闭着眼睛享受那天旋地转的感觉。原来这种爱好也是会遗传的,棒奶奶和棒爸居然在小时候都喜欢这种眩晕的感觉。平日在家里,因为受家具的限制,棒棒总是转得不尽兴,这回在大院子里可是如鱼得水了。棒妈坐在一边看着棒棒一圈一圈地转着,居然也有了晕晕的感觉,于是赶忙喊棒棒停下,不喊则已,这一喊棒棒更来劲儿了,开始跳着转,脚步也踉跄起来,不一会儿就摔到了水泥路边的泥土上,滚了一身的土却乐得呵呵直笑,他还知道找一块松软的地方倒上去,这就是棒爷爷以前经常说的——“带他到农村抓泥去”。倒也奇怪,若是在城里,棒妈每见到棒棒弄脏就会很生气,批评他不讲卫生,而现在到了乡下,反而纵容他在泥里摸爬滚打,不知是不是棒妈思想作怪,总认为乡下的空气是清新的,乡下的水是纯净的,乡下的土都是环保的,如果棒棒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一定会健健壮壮的,不会那么轻易地就生病。可惜啊,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尽管乡下有美丽的环境,但文化、医疗、生活设施还是要差些,为了棒棒的全面发展还是要回到城里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