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儿,没有女儿的棒妈也曾羡慕过“棉袄”加身的妈妈们,尤其是看到没心没肺的棒棒调皮捣蛋的时候,更是极度渴望也能生个女儿出来,乖巧地贴在身边有说有笑。可是国策还是得严格遵守的,再生个女儿的梦想也是实现不了的,只好咽口唾沫,不厌其烦地教育那个“调皮鬼”学会关心和体贴,即便是男人也是温柔的好啊。
不知道是不是棒妈的谆谆教诲有了效果,最近棒棒的变化果然很大,一向被棒妈视为“没心没肺”的他,居然会为妈妈争取了。那次晚饭的时候,棒爷爷突然想到要喝点酒,于是拿出红酒和杯子,要给棒奶奶倒酒。而棒奶奶因为吃完饭要外出就坚决地不喝,二人就在那里推来搡去,棒妈在一边看着正乐,棒棒突然高举右手冲爷爷大喊:“爷爷,给妈妈倒酒吧,快给妈妈倒酒吧!”棒妈当即哭笑不得,笑的是儿子见爷爷忽略了妈妈,赶快给妈妈争取;哭的是棒妈最怕喝酒了,儿子争取来的偏偏是最令棒妈头疼的东西。哭也好笑也罢,在儿子的“关注”下,棒妈分到了一杯酒,为了儿子的这番孝心啊,棒妈也得一咬牙、一跺脚,喝光光!
据说“儿跟妈亲”是真理,以前棒妈是怀疑的,现在是越来越相信啦。要说以前,棒棒倒不是不喜欢妈妈,只是不惦记妈妈,即便是跟着爷爷奶奶去北京,回来后看到妈妈也没有“热泪盈眶”般的亲昵过,倒是棒妈因为儿子的“无情无义”差点掉下眼泪来。现在和以前则完全不一样了,只要天黑了,棒妈还没有回家,棒棒就一遍遍地看钟表,嘀嘀咕咕地说:“只要大针指到8,妈妈就回来了。”没错的,大针到8,是6点40,棒妈一般都是那个时间回家,棒棒虽然不认识钟表,但记得大针指到8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但如果“大针指到8”的时候棒妈还没有回家,棒棒就着急了,自己会给妈妈拨电话,只说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声音就开始哽咽了,听得棒妈这边鼻子也酸了,眼眶也湿了。儿子的一颗“催泪弹”打过来,棒妈就啥也不顾啦,连忙往家赶,一回到家,儿子保证把拖鞋端端正正地摆在门口等着妈妈回家穿。
当然“调皮鬼”还是“调皮鬼”,棒棒还是不断惹出状况,棒妈就经常地“受害”,一会儿被满屋乱跑的棒棒撞到,一会儿被满床乱滚的他踢到,但每次只要棒妈喊疼,棒棒马上面露关切之色,很紧张地说:“妈妈对不起。”然后用小手摸摸棒妈的疼痛之处,再问:“妈妈疼吗?”棒妈于是故作生气,说:“当然疼了。”棒棒立马嘟起小嘴给妈妈吹吹,或者握起小拳头给妈妈捶捶,再不然,棒棒就会大声喊爸爸:“爸爸,快过来给妈妈按按。”因为棒妈颈椎不好,棒爸会经常帮忙按摩,棒棒看到了就认为棒爸是“妙手神医”,只要爸爸出手,肯定“医到病除”。
看来以前棒妈觉得儿子不贴心,真的是太武断、太片面啦!想来,女孩有女孩的优点,男孩有男孩的长处,作为妈妈不能总是拿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孩子,而是要学会发现和总结孩子的特点,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多些理解、多些鼓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照片:棒棒在海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