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怀湘西
——湘西竿民史话
有计划今年去趟湘西,于是便希望更多了解湘西的历史、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州府设在吉首市。
湘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属中亚热带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州内山高岭峻,河谷深壑,海拔多在800米以上。 在这奇异的山水间,诞生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知名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企业家李烛尘、文学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悉尼奥运53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杨霞和歌唱家宋祖英等,他们证明了湘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追溯湘西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段史实。从明朝到前清,这里曾有一支竿民队伍,他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为抵御外来侵略,为中华一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建立了不朽功勋。
早在明朝,皇帝朱元彰便在湘西设立后沅道标,成立了竿兵营,把湘西编成了九弓十七寨,规定世世代代所有男人从18岁到60岁都当兵。苗族、土家族男子有自幼习武的习俗,素有彪悍勇猛,打仗不怕死的美誉,他们驰骋疆场,马革裹尸,很多人战死在外面,尸体运不回来,为了家人能知道他们是否战死,也为了吊唁那些亡灵,竿民有了一个习俗,男子都要在耳朵上戴一个环,环上刻有自家族氏和自己的名字,如果战死,活着的就会取下耳环,送回家里的亲人,家里人知道自己亲人回不来了,就会将耳环供奉在灵前,当着亲人的魂回到故乡。相传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军队里就有800竿子兵,他们跟随戚继光南征北讨,屡建奇功,前清总兵葛云飞死守定海、和英军作战时,手下也有500竿子兵,最后全部和葛帅一起战死定海,无一投降。
直到民国,竿兵制度才取消,成了竿民,现在,湘西少数民族男子依然保持着戴耳环的习俗,也许过去的竿兵历史很多人淡忘,但是这种习俗却一代接一代被竿民的子孙继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