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像圣经
“生命像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
这段文字出自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张爱玲作为海派作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做了积极地探索,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和敏感的心灵,深入人性的深处,向读者奉献了许多文学珍品。上面的这段话,虽然出自《封锁》,却是反映了张爱玲对生命的认识和体悟。
《圣经》从希伯来文译到国语,这已经是译成第四种语言了。翻译得层次越多,离原文的意思越远,这是语言翻译的常识。如同街谈巷议,一件事经过众人之口传来传去,被不断演绎、改造,到后来就会弄得面目全非。对于“生命”的理解或者解释也是如此,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以及各宗教,都诠释过生命的含义和真谛,都认为自己关于生命的认识是正确的。殊不知,世世代代连篇累牍的关于生命的解释,反而把“生命”这一最普遍的存在,给歪曲了。而翠远则又给生命甚或《圣经》注入了上海人的价值观、美学观和伦理观。
此文仅仅是教学时的一点体会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