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游】革新村:召稼楼里观礼乐
标签:
上海旅游革新村召稼楼闵行 |
分类: 新上海 |

礼耕堂:诗礼继世,耕读传家
召稼楼位于革新村境内,源于元朝初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横跨元明清三朝,明朝工部右侍郞谈伦子田,曾在此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因此名曰“召稼楼”。
穿过牌楼,步入古镇,民居、埠头与小桥、流水交织成一幅典型的江南画卷。经近3年的保护性开发,召稼楼古镇一期工程已经于2010年5月宣告完成。工程修复的历史建筑有近4万平米,完成了对上海城隍“秦裕伯纪念馆”、明代水利专家“叶宗行纪念馆”、4条古镇沿河街道以及资训桥、报恩桥等10座跨河连街桥梁等设施的修复,古镇老街风貌初露。
赏玩古镇,有一处老建筑定是定要去探访的。奚氏是召稼楼古镇的名门望族,家邸中的“礼耕堂”内科为庭院深深,12道墙门一道叠着一道,确有几分深宅大院的气派。堂内有五进大院,厅堂楼宇共计138间,可见骑马墙、荷花墙等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这里有块碑详细记载了“礼耕堂”和奚氏的历史渊源: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召稼楼奚氏九世孙之炬公建此宅第,取“诗礼继世,耕读传家”之意,名之曰礼耕堂。堂有五异:其砖雕照壁与市河姚家浜隔岸相对,饱蕴之炬公对奚氏家族的长远厚望,一异也;堂之第一进,全筑于石驳岸上,沿河贴岸为室内码头,能遮风挡雨,又利于货物上下,二异也;过咫尺市街为第二进,一、二进之间成两面开店格局,广徕客户,利于经商,三异也;堂之东辟一边门,复于南北向市河上架设吊桥,昼放夜收,使与街市相通,便于家人出入,有保宅园安全,四异也;宅之东部,沿复兴港河岸,建一曲折廊轩,晨昏漫步,举目东望,绿树帆影,热闹街市,尽收眼底,此借景造园手法,为民宅之少见,五异也。有此五异,令奚氏子孙福泽绵延,亦使戛戛独造辉耀一方,诚浦东之名宅也。
古戏台:台下的观众也是演员
如果你乘坐手摇小船,船娘会把你带到“古戏台”前。船停靠在岸边,一下船你就是一个大广场,广场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正中间就是“古戏台”的所在之处了。
戏台左侧是“资训堂遗址”,传为奚府光绪年所建,现只留下一处门楼遗址,砖墙已斑驳。据“裕如台题记”介绍,楼外曾有老戏台,经常演出滩簧、皮影,是上海申曲班的发祥地之一。
如今这里演出的节目种类繁多,有戏曲演唱、歌舞表演、说唱小品、拳操、故事演讲、上海民间歌谣等等。
美食多多,有点“小七宝”的味道
走在召稼楼老街,你会有种来到“小七宝”的感觉。原来这里美食诸多,七宝古镇里出了名的羊肉和汤团这边也有。臭豆腐、油墩子、海棠糕等古镇常见小吃也是一应俱全。
特别是一家叫春生的海棠糕卖的特别好,外脆里软,热乎乎的豆沙馅一咬就满溢出来,满嘴都是童年的味道。
比较特殊的是,你会在召稼楼里发现不少“中华老字号”店,短短一条老街能将“沧浪亭”的糕团、“绿波廊”里的汤包、“杏花楼”的月饼,连同“老大昌”的西点一网打尽。又让人产生来到了豫园城隍庙的错觉。其实没错。如果你够细心,会在通往古镇的路边,看到一块木牌专门介绍上海城隍老爷秦裕伯。因此召稼楼也有着“城隍故里”的美名。
TIPS:
吃——天冷去召稼楼,羊肉和汤团是不容错过的。喜欢小吃的朋友在这里可以尝到卫生的臭豆腐和正宗的海棠糕。要是喜欢大饭店聚餐,可去沈家花园或者洁儿精,前者做的是本帮菜,后者做的是川菜。
住——沈杜公路附近的经济型酒店比较多,有莫泰、如家、格林豪泰、汉庭等知名连锁快捷酒店品牌。
行——召稼楼古镇位于革新村内沈杜路近苏召路口,可于市内坐轨道8号线到终点站航天博物馆站下,然后在闵行换乘10路区间车或浦江8路、175等公交。
自驾线路:市区-卢浦大桥-浦星公路-(左转)沈杜公路-苏召路。
游——东部农业生态休闲园以都市乡村田园文化为主元素,融农业科普教育、农业休闲娱乐、农业特色产品、垂钓竞技比赛为一体,将建设农业科普教育区、特色农业生产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垂钓竞技区四个区,供不同类型的游客观赏游玩;方圆石斛休闲农庄,该农庄的主要理念是聚石引水,通过现状河道疏通,贯穿地块内水系,并将疏通的土方在地块外围营造山地、丘陵、水田等丰富地形,营造一个集石斛种植、生态农业、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山环水绕、伊甸园般的世外桃源。
购——召稼楼古镇的商业街上开着很多手工艺品的小商铺,都是江南古镇常见的几样,也有专门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制造的各类串珠玩偶、摆设等手工艺品。
娱——古镇老街的“古戏台”可不单是一个怀旧的地儿,如今有关部门在每周三、六的上午各安排了一支演出队在召稼楼古戏台为游客作90分钟左右的演出。节目有戏曲演唱、歌舞表演、说唱小品、拳操、故事演讲、上海民间歌谣等等。其中除了不定期有市级文艺单位及兄弟区镇文艺团队前来,更多的是该镇文体中心与社区中心的业余选手。
更多好山好水好地方,欢迎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