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自东向西横于上海西区。不足三公里的马路上,大小弄堂藏龙卧虎。608弄文元坊是愚园路靠近镇宁路的一个新式里弄,建造于1938年,砖木结构。附近居民更喜欢称其为“608”——这代号有点谍战片的味道,又有创意园区的时髦感,叫人不得不佩服民间智慧之无处不在。

608当时的住户多为高级职员和知识分子等小康家庭。今天的故事主角颜值颇高,古代仕女混搭30后男神,他们是谁呢?
【前世传说】
女神!男神!

608的女神其实是画里的仕女。弄内81号是当代工笔画家华三川的旧居。华三川,193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城市贫民家庭.8岁那年路过城隍庙一家画坊时,被画在纸上的山川、人物、花鸟所吸引,开始操笔。他的绘画天赋显露后,生意竞相上门。老百姓都来请这个神童画门神,画灶王。华三川意识到想吃这口饭的话,自学毕竟不专业,便到一个戏院里学画布景。他一边替师傅干家务,一边抓紧学艺。
解放后,华三川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画《白毛女》,也画《刘胡兰》。发现他画的工笔仕女图并惊为天人的是一家台湾艺术图书公司。那时已是九十年代初,公司收集了华三川历年为挂历所作的仕女图90幅,精印《干娇百媚》和《浓妆淡抹》两册画集。从此国内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华三川的仕女画集。女神终于姗姗而至。

608的男神呢,便是昔日当红小生梁波罗。梁波罗1938年生于西安。战乱中,其父梁博带着全家先后移居昆明和越南河内,最后取道香港于1942年落户上海。在文元坊67号三楼,梁波罗度过了四年的纯真时光。
67号是一幢独立洋房,共四层,房东太太和两个儿子住底楼,二楼住着一位音乐家,四楼则是一户姓杨的人家。
梁波罗的父亲在中华影业公司发行课工作,平日里是个时尚达人。上世纪40年代,他心血来潮买了挎斗摩托,带着儿子外出兜风。摩托声音很大,每每驶入弄堂,邻居就都晓得是梁波罗父子回来了。
梁母毕业于教会学校,爱好文艺。于是家里早早就买了钢琴,放在阳台上,指望儿子能成为一名音乐家。梁波罗的钢琴家教是一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妇女,斯文严厉。怎奈梁波罗和所有琴童一样,根本没耐心练琴。等到好不容易学会了拜厄练习曲第一册,他终于萌生了逃课的念头。刚满五岁的梁波罗趴在窗口,远远看见钢琴老师走进弄堂,就逃到四楼杨家的露台上,背靠着烟囱,缩成一团。妈妈和奶妈寻过来时,杨家姆妈心领神会,朗声掩护“么看到过”。梁波罗这才直起身子,抱着烟囱向下俯瞰。那一刻,连弄堂里的空气都是自由的。
母亲硬不下心肠逼,只好辞了老师,卖了钢琴。哪知几年后,梁波罗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了才追悔莫及。
2013年,上海纪实频道要为梁波罗录一个专辑节目,邀请他回文元坊“忆旧”。一进弄堂,他暗暗一惊——青藤已爬满外墙,当年的小树也都已经很高了。故人何在?房东太太的小儿子还居住原址。他看到梁波罗,高兴地打开一个箱子,取出一卷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东西给梁波罗看。原来这卷印有40年代女明星照片的挂历,是当年梁博送给邻居的礼物。四楼的杨家姐姐也还在。在她的邀请下,梁波罗重游露台。斜坡还在,红砖依旧,只是当年的顽童已是古稀老人,再也不能抱着烟囱看风景了。
【今生寻踪】
繁花皆入目

弄口并无“文元坊”的字样,只有优秀历史建筑和华三川旧居的铭牌。弄里老房子样式各异,形态完好,加上有些住家颇有心思,小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打理得有模有样,给过客以繁花入目之感。
2013年,静安区对辖区内老房子进行修缮。据说为了保持实木楼梯原样,施工方将楼梯木板一片片拆卸加固,翻个面重装回去。翻修屋顶时,用的则是从动拆迁小区和旧货市场淘来的老货。所以,弄内的老房子至今得以保持着较高的颜值。608建筑之美,需要细细寻来。先从两处旧居看起吧。
曾经“仕女”频出的81号华三川旧居如今是全无美态的民居格局。盖着雨披的自行车斜靠在墙上,几支拖把横在楼梯扶手上,公共区域堆满杂物。唯有那水泥拉毛的外墙饰面和清水砖墙的菱形窗框,米黄配竹绿,雅致到如今。
幸而67号的梁波罗旧居还保留了几分姿色。洋房为西班牙式,赭红色的百页木窗镶嵌在米色外墙上,四楼露台有着一排圆柱形围栏,像孩童以积木精心搭建的一般。院子里有花,也有风干的鱼。居民们都知道,梁波罗在这里住过。
老房子的立面上,有着西洋味的红砖装饰的拱窗和各种装饰徽记,屋顶灰色的卷边则如中国山水画般写意。弄内小棋圣幼儿园的孩童们,若是搭积木或者涂鸦,全是现成的模板。
往北深入后,风格忽然一变,东侧弄出现了一排排“红房子”——大面积的红砖贴面,搭配白色弧形的小阳台。赞叹着继续前行,又被一个“折扇式”外墙惊艳到——一个折面,三扇小窗,童话即视感。当你开始为极富变化的色彩与形状兴奋的时候,西侧弄却又收了一个极朴实的尾——弄底的几幢房子的东立面为华丽全红砖,走到南面一看转为极简的米色调,灰色瓦顶上开一排老虎天窗,而天正蓝。
弄内的文艺以及商业味道越来越浓,有美术工作室、DIY作坊、美容沙龙、美甲沙龙和杂货店,弄底的一幢老洋房还被改造成了民宿,有时周末会有人在里头开派对。将时光耗在漂亮的老房子上,何尝不是一件赏心乐事?
【周边逛逛】
#西区老大房# @愚园路635号
静安区辖的老大房称“西区老大房”,招牌现烤月饼一年四季天天有,鲜肉、净素、火腿、蟹粉老四样。马上就到中秋节,吃货排队的季节也就到了。就最经典的鲜肉月饼而言,皮比较寡淡,一点油水也不外露,肉馅味道调得不错。西区老大房的熟食也很有名,最有人气的是熏鱼。肉厚蜜甜,很上海,却又甜腻肥厚到过于上海了。
#富春小笼# @愚园路650号
富春你懂的,口味正宗的老字号总店只在愚园路。小笼吃一笼不过瘾还要打包一笼,非早餐时段可以再来一客炸猪排。缺点就是人太多,服务员时不时来收拾桌面,下一波客人“矗立”在桌边,或闷声不响,或热情地表示“不急不急,慢吃慢吃”,一切景象都在暗示你快吃快走。
#王记葱油饼# @愚园路666号
天天排队的小铺,主力军为住在附近的阿婆大妈。这家的葱油饼遵循先煎后烤的传统工艺,里头葱绿绵软,外面脆而不油,算是比较正宗的“小时候的味道”。也有一大早等不及的白领吃客,直接拿了不用排队的鸡蛋饼或韭菜饼就走。
更多秘境欢迎跟着 @密斯赵
的微博 穿弄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