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子恺一言不合就改李叔同的《送别》歌词

(2016-08-03 09:13:32)
标签:

丰子恺

《送别》

李叔同

文史

上海

分类: 名人往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号子恺,字仁,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生动坦诚,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丰子恺本人亦是一直保有一颗善良、童真的心,甚至为了小孩而改动李叔同所作《送别》的歌词。

 丰子恺一言不合就改李叔同的《送别》歌词

丰子恺与儿女们

        丰子恺共有七个子女,他曾给孩子们写了一封著名的家书叫《给我的孩子们》。他十分赞赏长子瞻瞻是一个“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什么事情都想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生活里的小小失意,比如花生米打翻了,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瞻瞻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的泥人,他会特别宝贝,有一天失手打破了,就嚎啕大哭,用丰子恺的话说,“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

      丰子恺在漫画里画得最多的是大女儿阿宝。有一回,阿宝拿了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还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她母亲连忙喊“龌龊了袜子!”,然后立刻把阿宝抓到藤榻上,动手毁坏她的创作。丰子恺却很赞同女儿的调皮,反倒觉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风景而野蛮”。

       除了与自家儿女没大没小外,丰子恺也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孩打交道。1954年,丰子恺和小女儿丰一吟搬进了位于陕西南路39弄93号的日月楼。隔壁92号住了一对小姐妹,姐姐叫张莉芳(小名“芳芳”),妹妹叫张莉萍(小名“萍萍”)。

       芳芳刚上小学的那段日子,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丰子恺得知她午饭没有着落的事后,便欣然邀请她到家里共进午餐。

       刚到丰家时,略微懂事的芳芳感到很拘谨,胆小的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吃饭本来就特别慢,所以自己感到很不好意思。然而丰子恺的慈祥、亲切和幽默使她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丰子恺带着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楼的上上下下,给她们看画集和他从日本留学时带回来的各种日本漫画书。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芳芳因为起床晚而顾不得吃早餐就去上学,等到中午放学时已经饥肠辘辘,走到淮海路时饿得再也无法动弹,只能在路边的台阶上坐了下来。就在她昏昏欲睡之际忽然传来了丰家英娥阿姨熟悉的声音。她就这样被接回了丰家。原来丰子恺在开饭时不见芳芳归来,便让家人循着她上学的路径找寻而来。丰子恺一家不顾饭冷菜凉等她吃饭的场景,在张莉芳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子恺在日月楼里的工作学习是没有节假日的,他每天看书阅读,写作翻译,经常和丰一吟为翻译或写作的用词表意而讨论不休。有一次他们探讨时正好芳芳在边上,丰子恺便问她:“芳芳,你的意见呢?”当时芳芳真的不知所措,丰公公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大翻译家还会听一个小学生的意见?于是不得其解。直到长大以后她才明白丰子恺就是把孩子的率真和纯洁作为他感兴创作的基本。

       在工作之余的休憩间,丰子恺还常常会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姐妹俩听一吟孃孃讲故事时的聚精会神、初学打毛线时的笨拙滑稽以及逗“阿咪”(家猫)玩耍时的笑逐颜开、甚至是妹妹坐在痰盂上梳头扎辫的天真可爱……速写而就,画面妙趣横生,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快和惊喜!

       放学后、闲暇间,日月楼里便会出现张家姐妹的欢快身影。丰公公给她们讲有趣的故事,教她们弹钢琴,还编了许多儿歌让她们唱。其中就有那首与《送别》同曲异词的《春游》,而这首歌来源于一次真正的春游。

       丰一吟常带着外甥、外甥女和芳芳萍萍一同出去游玩。有一次,他们萌生了去春游的念头。丰子恺得知后在家里忙着张罗,拿出烤箱,给孩子们烤面包。根据张莉芳回忆,当时一吟孃嬢带着她和妹妹,还有与她同岁的杨朝婴一起坐微型汽车(外形类似于现在的QQ,是当时上海一种小型的高级促租车)去了公园。

       回到日月楼后,小孩子兴奋得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惹得丰子恺从楼上的工作室下来看热闹,听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时,丰一吟开始教唱《送别》。不料唱到一半被丰子恺制止了,他对女儿说:“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给他们另外写一个!” 一时兴起的丰子恺沉思片刻后,经张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别》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充满童趣的歌词不必解释,孩子们一听就完全懂了。丰一吟赶紧拿出纸笔,把父亲随口哼来的歌词记录下来。令她佩服无比的是韵律四声都很切合,配上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乐曲,宛若天成。这首歌后来成了丰家老小百唱不厌的儿歌。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由丰子恺弹琴,快节奏的来一遍,再慢节奏的来一遍,歌声响彻整个客厅。

       这首应景生情的歌曲起初叫《芳芳萍萍去春游》,后来定名为《春游》。除了这首歌,丰子恺还会教孩子们唱其他儿歌。芳芳印象最深的是一首名为“乌鸦”的歌曲,低缓起伏的音乐和简洁质朴的歌词唱出了乌鸦反哺的精神,也让孝敬长辈、尊崇师长的传统美德深深地印入了孩子们们幼小的心灵。

       张莉芳曾感慨道:“丰子恺的伟大人格和艺术造诣影响了很多当年的孩子。正是因为他的正直、善良和睿智,才能发掘出生活中那么多的真、善、美,也许这正是那曲《春游》真正的伟大所在。”

 

更多名人往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