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尔冬强丝绸之路文献展开展,世界性精神游走【图】

(2013-12-13 13:04:08)
标签:

尔冬强

丝绸之路

摄影

旅游

密斯赵

分类: 旅游新闻
    即日起至2014年2月“向李希霍芬致敬——尔冬强丝绸之路万里奔驰计划文献展”在上海石龙路345弄27号的尔冬强艺术中心举行。今年夏天,著名摄影家尔冬强自驾越野车从上海出发,穿越漫长的丝绸之路,历时56天、行程1.8万公里,最终抵达德国汉堡。
尔冬强丝绸之路文献展开展,世界性精神游走【图】
在伊朗

    此次欧亚穿越,尔冬强走访拍摄了沿途十多个国家的历史人文、自然风貌,在中亚和欧洲的一些旧书店找到了一批珍贵的丝绸之路研究文本和文献,其中就有1872年由上海北华捷报馆出版的《李希霍芬男爵书信集》和1912年柏林出版的李希霍芬所著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研究的成果》。这批珍贵的文本也将在这次展览上亮相。李希霍芬是德国地理学家,毕业于柏林大学。1868年李希霍芬开始以上海为大本营,对中国进行将近4年的地质地理考察,走遍大半个中国。
    就在6年前的初冬,我曾在泰康路田子坊的尔冬强艺术中心采访过这位视觉行者。当时他说,重走丝绸之路始于2000年,将历时15年。

“世界性精神游走”是他此生唯一的追求

尔冬强:重走丝绸之路与欧亚草原行程过半


    著名摄影家尔冬强从在2000年开始独自开着吉普上路,以重走丝绸之路与欧亚草原全程拍摄“视觉文献”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文化遗存。长达15年的计划目前已过半。

    最近在泰康路尔冬强艺术中心举办的“伟大的土耳其——尔冬强摄影作品展”,便是他工作的最新成果。

    尔冬强对记者说:“土耳其不是终点,回来是为了再出发,我今年48岁了,‘世界性精神游走’是我下半辈子唯一要做的事情,尽管这几年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不会放弃。”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次拍摄就是一次精神之旅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有过“世界性精神游走”的只有玄奘、张骞、郑和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辈。在世界现代考古学兴起的100多年中,这一舞台上几乎见不到中国人的身影,伟大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人只是充当挑夫、伙夫和向导,中国人为此自豪的仍是古代遗留的文献记载。

    尔冬强说:今天,我们终于有实力自己驾着吉普车自由驰骋在欧亚广袤的草原上,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机会。行走、寻觅与拍摄原本就是尔冬强生活的常态,从80年代起,他就开始了“视觉文献”记录之旅,先是中国民间艺术,再是上海近代史,此后选择丝绸之路与欧亚草原这一切仿佛是命运的召唤。在这次土耳其摄影展之前,尔冬强已经举办过“伊朗掠影”、“蒙古国纪行”、“喀纳斯额济纳”等系列摄影作品展。

2000年出发时,带的是8*10的大底片,加上帐篷等生活用品,汽车里足足装了7个行李箱。这些年数码摄影器材不断出新,行李是越来越轻便,但是尔冬强的使命感却越来越强。

阿尔泰、额济纳、楼兰、波斯波利斯、哈拉和林、乌里雅苏台、伊斯坦布尔……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次拍摄就是一次精神之旅。

尔冬强丝绸之路文献展开展,世界性精神游走【图】
楼兰,罗布泊无人区。一根硕大的柱子横倒在眼前,大部分已经风化,不远处矗立的是楼兰著名的“三间房”。这是最令尔冬强自己感动的一张照片。

“这估计是一根1000年前的柱子,被相机定格的是时间。类似的照片还有在蒙古发现的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石碑,其中的鲁尼文和粟特文都已是死文字,与之对照的汉文因此就有了莫大的学术价值。我的思绪随着历史书籍回到了千百年前,最后在精神之旅中找到了答案。”

除了学术上的震撼,沿途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样打动了这个上海人。

土耳其的街道上,一群孩子在尽情游乐,他们的父母趴在窗台上,笑眯眯地看着。土耳其人从小就教导孩子要“快乐健康地生活”,他们认为“财富不是唯一的快乐”。

“瞧瞧我们身边的父母,从小就要求孩子有出息,补习这个,提高那个,孩子们还没上高中就已经厌烦了学习,叫他们如何去热爱以后的生活?”

尔冬强丝绸之路文献展开展,世界性精神游走【图】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卖茶人,类似玫瑰露的饮品被装在简单的一次性杯子中,当相机对准他时,卖茶人大大方方地举起杯子,另一只手还做起了OK的手势。

“我们身边,能和他一样“快乐工作”的人又有多少?”

最使他钦佩的要属教徒的虔诚。

尔冬强丝绸之路文献展开展,世界性精神游走【图】
教堂里,满是做礼拜的信徒,有的头发花白了,有的脑袋秃了,站着、跪着或弯着腰,组成一幅精神世界的生动画面,十分优美。

尔冬强认为:拥有信仰的人生是幸运的。中国人所说的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是成家立业吗?“立”的应该是信仰,或者说信念。

 

力挺“重走风”,呼吁全民都来解放精神

沿途中,尔冬强碰到过不少障碍,也得到过不少帮助。许多国家对于他丝绸之路“视觉文献”的工作大为赞赏,为他开了特许证,派了助理人员,还主动补充了计划内没有列出的珍贵文物或遗迹,请他一定要记录下来。

“伊朗等国一些学者和机构的帮助让我很感动。事实上,在成果初步呈现后,这些年我已经陆续受到了保加利亚、俄罗斯、斯洛伐克、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的正式邀请,表示愿意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便利。

尔冬强坦言:丝绸之路的国内段走得最为艰难,除了遇到多次器材被盗和翻车事故,许多历史文化遗址都需要支付高额的“拍摄费”。国内的某些景点或博物馆缺乏人文精神,将这些珍贵的精神遗产视作财源,中国人自己限制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最让人遗憾和痛心的。

尔冬强认为,被锁起来的不只是物事,更是人的精神。

“现在的年轻人都急着置业,被房子车子锁住了,精神世界出现荒芜。我鼓励年轻人趁早上路,而且不要老是盯着欧洲。没钱?可以边走边打工啊,生存空间大着呢!”

同时尔冬强呼吁,许多老年人在年轻时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周游世界,现在国内旅行社应该为老年旅行者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便利。

事实上,最近类似重走丝绸之路与欧亚草原的“重走风”大有盛行的趋势。尔冬强本人也参加过CCTV策划的重走“玄奘之路”以及中美蒙联合举办的蒙古考察。单是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各种“重走长征路”就多达四五次,组织者多为媒体,也有个人自发形式。人民日报社某记者“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计划也受到了一路关注,似有超过当年范长江的势头。

对此,尔冬强表示“是个好现象”,就应该有这样走出去的势头。至于他本人所整理的视觉文献最终将落实到画册上。尔冬强希望自己一生中能出100本画册,目前他已完成过半。眼下,尔冬强正在进行签证工作,下一站是对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环贝加尔湖历史遗存的摄影考察和俄罗斯阿尔泰地区的考古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