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古洋行办公大楼1亿元变身“外滩22号”【图】

(2011-03-04 14:04:10)
标签:

太古洋行

丰华大楼

密斯赵

文化

分类: 老上海

    去年年底一条关于外滩百年老楼港四大楼倾斜开裂的新闻在上海不胫而走。港四大楼附近同样有着百岁高龄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也因年久失修而斑驳陈旧、伤病累累。幸而,这幢“伤病”中的大楼已由一家外资公司投资1亿多元进行了复古修复,目前已近完工。

太古洋行办公大楼1亿元变身“外滩22号”【图】
    

太古集团成立于1816年,在进入远东之前,已经在商海历练了近50年。传闻Swire的中文名“太古”来自中国村庄中的“大吉”挥春。当年老板见家家张挂,想一定是吉利的好名字。可惜不谙中文,误写成了“太古”。土气全无,洋气十足。太古进入远东后不久迎来了婆罗洲的橡胶、欧罗巴的机械,送走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纺织品,也将东南亚的穆斯林送去麦加承接招商局的货运大单,可谓执长江流域货运的牛耳,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和当时的众多洋行一样,太古的远东总部设在上海,在天津广州武汉宁波经营多年,香港也是个分行一路繁荣到战事开启。

 

    太古轮船公司的长江轮船运输业务是由股东之一威廉·兰实际管理的。这个威廉·兰同时也是上海太古洋行的CEO。除航运业外,太古洋行还涉足其他领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古方糖了。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经济衰退对太古洋行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954年,太古洋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宣告结束。

 

与太古同列香港四大洋行的同仁们,在中英谈判的动荡80年代里,经历一番血雨腥风:和记归于李生;会德丰归于船王包玉刚;怡和迁册百慕大;英商中独剩太古坚守大中华。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不久,太古在拍卖会上合共出资17.08亿港元价格,投得金钟域多利兵房地段,发展成现在的太古广场。

 

     太古洋行的业务大楼旧址位于中山东二路22号,由太古轮船公司1906年在外滩投资建造,新瑞和洋行设计。该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主入口面朝黄浦江,入口两侧各开三个大拱窗。红色耐火砖墙面看起来还是有一定派头的。这座建筑解放后曾经是丰华圆珠笔厂所在地,故现称为“丰华大楼”。

    近几年,太古洋行大楼由于年久失修,内、外立面的粉刷层普遍出现脱落现象,东面主楼的四层楼顶出现渗漏,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黄浦区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的科长李名骏无奈地说,由于产权复杂,一直没有一家公司出面投资维修。2009年9月,在黄浦区文化局等部门的协调下,来自香港的圣邦(上海)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租下太古洋行旧址大楼,开始投巨资进行复原、装修。

    “我们最初准备投入1500万元,主要对外立面进行改造,铲除白色涂层,恢复原来的清水红砖本色,并对大楼内部进行适当装修。”圣邦(上海)总经理李玉麟说,他们聘请上海著名文物维修专家设计方案,并报请市文物局地面文物处批准,然后才动工修复,“没想到古建筑复原工程耗资太大,1500万元的预算远远不够,到目前,我们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

    目前,太古洋行旧址大楼修复工程已近尾声,预计四五月将完工。经复原、装修改造的太古洋行大楼将成为外滩沿线又一个时尚新地标,这里将进驻珠宝、名表、高档手工制品,以及中高档餐厅等高端零售、餐饮服务业。

 

名词解释

大班

粤语口语词

最初用于通商口岸的外国商人

现在指代任何出身的企业高管

买办

用于被外商雇佣而参与经营的中国人

英文为Comprador康白度

后期也被称为大班


太古的高管

一直都是外国大班

很多大班是通过一个独立的培训计划培养的

称为House Staff

(直译为:家臣)

Swire家族的股东们

在公司内极为少见

 

更多老上海故事,请关注密斯赵的微博:http://weibo.com/misszha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