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静安世博人家,时刻准备着!
(2010-07-14 10:10:53)
标签:
书法手绘扇面编织世博人家沪剧 |
分类: 旅游新闻 |
石门二路街道姚家:编织出一个梦想
老式新里福康里摇身一变成新式小区新福康里后,不少居民都享受到了“原进原出”的待遇,姚阿婆一家就在其中。这次入选世博人家靠的就是她的一双巧手。
姚阿婆祖籍南京,17岁那年离开家,辗转到过北京、青海。退休后随丈夫回到上海定居。现在她和先生都已经是七十四五岁的老人了。秦阿公是出生在福康里的老上海了,对于姚阿婆报名世博人家相当支持。
走进家中,你马上就知道姚阿婆生就一双巧手了。这里简直可以用花的海洋来形容,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丝袜工艺花,色彩鲜艳,形态精致。这当然是姚阿婆的大手笔了。她介绍说,你别看丝袜花材料简单,但工艺却马虎不得,做一朵小小的丝袜胸花全程要几个小时。上次特奥会接待冰岛运动员的时候,他们学得很起劲,一个个都戴着作品离开了。
这次为了迎接世博,姚阿婆除了准备了一大盒丝袜胸花样品外,还打算做一块花匾,上面有牡丹、白玉兰、蓝色妖姬、和平鸽等等,还有一个小海宝,足足有一张茶几那么大。做好后是要挂在小区活动室的。
说到这个珠子串起来的小海宝,那可是姚阿婆的大创意。珠子是城隍庙买来的,一针一线串起来,做一个手掌大小的海宝要花费两三天呢。姚阿婆说着拿出一个马甲袋,里面全部都是串珠海宝。这些都是她亲手做好准备送给世博来客做礼物的。
新福康里除了有“世博人家”外,还住着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她是姚阿婆他们的老师,会做布老虎和布鞋。今年端午节,还带着大家一起做香袋。编织组的活动每个礼拜二下午都会举行,大家互相做老师或学生。小区里还有歌咏、舞蹈、戏曲等等各种兴趣小组,和编织组一样,都是免费的。
如果有游客愿意起早,那么早晨的新福康里一定不会让他失望。姚阿婆介绍说,每天早晨六七点小区里就热闹开了。老人都会出去参加集体活动,有太极拳、气功、扇子舞等等。姚阿婆自己则是铁杆的柔力球迷。
姚阿婆补充说,来上海这些年了,发现上海人的思想特别开放,大气谦和,有海纳百川的精神,素质高,发展快。今年世博会的低碳主题大家也十分关注,作为区里的绿色环保家庭,他们也会向来到家中的中外游客宣传节水节电和保护公共卫生的理念。
江宁路街道孙家:团扇就像一个地球
硕大的海宝站在达安花苑门口,向四方游客扬起了手。通过花园里的蜿蜒小径,走进了一户人家。你会惊艳地发现,又到了一个花的海洋。不过眼前铺天盖地的牡丹却不是真花,而是“长”在织物上的“手绘画”。屋子的主人呢,便是已然入选“世博人家”的孙老师。
孙老师是出生在上海的“老上海”了。身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的她和老伴住在达安花苑,享受着退休后悠闲又诗情画意的日子。
说到手绘扇面,还得从1998年上老年大学这会讲起。当时,从需要出差的繁忙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孙老师打算学习艺术来定定自己年轻时有些急噪的个性,就报名老年大学专攻书法和中国画,以花鸟山水为主。毕业后她又加入了龙柏社区的书画社。如今搬回出身地静安区后,则投身于每周四上午举办的书画沙龙,与几十个会员一起交流,乐此不疲。
孙老师最喜欢牡丹花了。家里挂着的画上,牡丹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煞是花团锦簇的模样。其中一幅还入选了2009年举办的中国国际美术展,起拍价高达1000元。拍卖所得都捐给了上海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她觉得光画不够,还做了一幅牡丹花十字锈挂在墙上。爱花之心,可见一斑。当然,在孙家,你也能找到孙老师的山水和书法作品。
入选静安“世博人家”后,孙老师犯了愁,拿什么来招待五湖四海的来宾呢?有次她看到朋友送的团扇忽然有了灵感。这圆圆的团扇不正是一个地球吗?于是打算在扇面上作画,以飨来宾。
扇面的材料有尼龙和绢可以选择,孙老师觉得还是得用中国传统的绢,尽管价格要高出尼龙许多。在小小的扇面上作画对布局的要求很严格。如果布局进展顺利,完成一个作品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为此,她尝试了很多次,终于画出了自己觉得还拿得出手的作品。每画完一把扇子,她就会自己琢磨,哪里还需要改进。孙老师不但是画牡丹,扇面上也有枇杷、鸟儿之类的物件。关键在于每一把手绘团扇的花样都不同,那种统一印刷的团扇根本就没得比。此外,孙老师也可以在折扇上书写诗词,甚是雅致。
今年五六月的时候,一个来自香港的中年人找到孙家,说是看了电视台里放的“世博人家”报道后,十分喜爱她的手绘扇面,于是特地来求购。结果,孙老师送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一把团扇,直把他高兴死了。在孙家,已经准备了很多把这样的扇子,准备赠送给到访的世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