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特刊]物质变化反映的是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

(2008-08-19 09:25: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新闻

    社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空置房屋干净整洁,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完备的家具,具备淋浴间、坐便器和畅通上下水,甚至拥有空调、复印机和无线发射器,必要的消防和应急照明设施,床单、被单等床上用品每客换洗……这是北京2008对 “奥运人家”的要求。这些奥运人家在成为外宾住宿接待点之前,就是普通的北京人家。中国家庭生活条件的急速发展超过了老外的想象,对于那些5年、10年、20年来过的外宾而言,北京已然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民宅的林立是一个最直观的量化标准。在过去,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街上的高楼大厦也几乎都是政府机关。如今,一幢比一幢现代化的大厦已经成为了普通民居,并且共享了一个相当具有亲和力的名字——楼盘。走进这些楼盘,变化就更大了。奥运人家是这一变化的缩影。

    奥运人家不是针对外国游客的简单的农家乐,北京四合院的改造是成功的。这一化传统为神奇的改造保持了四合院的主体风格和文化沉积,内部设备的更新换代则符合了当下国人对生活的物质要求。

    以家电为例。在过去,家用电器的数量和档次是衡量一户人家是否富裕的最直观的标准,其中电视机最为典型。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演变从技术上是在不断进步,然而电视机本身在中国人家的地位却在下降。

    最初电视机被当作奢侈品,大家无法理解老外把旧电视仍在街边的行为,还十分“做人家”地说,“出一次国,就能把一辈子要用的电视机都带回来。”1983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看不上彩电,每家人都守着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看开幕式。第二天,少数富裕家庭的孩子就来炫耀了,“你们知道奥运五环是什么颜色的吗?”。一般人家的孩子只得两眼发愣,回想着昨天那五个灰色的圆圈。

    如今,电视机在普通家庭中扮演只是非常平凡的生活角色,出故障的话,高兴就修修,不高兴就再去国美、永乐买一台。家里的那台就半卖半送非满街跑生意的收旧货人。“家电至上论”已经在21世纪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绝迹了。物质变化的本身反映的是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家电的地位下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理念反而是在上升。

    此外,原来的落后的低下的物质生活状态在新时代有了新的价值。当生煤球炉、倒马桶等等不再成为人们的生活负担时,它们就不再那么令人讨厌,反而成为了活生生的美好记忆。加拿大的一个民俗文化村里就聚集了很多当地的志愿者,他们扮演着铁匠等旧时老行当,用19世纪的方法来给游客作打铁表演。当生活的重担从老百姓的肩膀上卸下之后,生活就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世人的手中得到了传承。外国游客在欣赏这些表演时,大部分也不会有羞辱的意图,而是在感受文化的多元和真实生活的多层,这一切是那么丰富多彩。因此,中国在展示不断进步的实力之时,也不妨开发一些这样的人文小景致。

马尚龙,专栏作家。现任《现代家庭》主编。其专栏先后结集出版《幽默应笑我》、《明星的甜食》、《与名人同窗》、《男人眼中男人的缺点》、《男人眼中女人的缺点》等,去年出版的《上海女人》一书为引领了上海男人近距离观察上海女人的文化风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