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密斯赵
密斯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55,844
  • 关注人气:17,7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关大钟80年来再度敲响-护钟人的故事

(2007-10-16 09:26:40)
标签:

旅行/见闻

分类: 老上海
 2007年9月24日早7点,停摆近四个月的海关大钟再度于外滩敲响。之前,这口大钟刚刚经历了80年来的首次大修。那天早晨,钟楼上一个叫魏云寺的中年人抬腕看了下手表,吁出一口气,笑了。

    魏云寺今年49岁,从1993年开始,负责海关大钟的维护工作已整整13年。作为第四代的“护钟人”,他见证与保护的不止是大钟本身。魏云寺眺望着钟楼之外的黄浦江,说:“我从张师傅那里接手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责任,上海人的责任。我在钟楼上看到的也不是高楼桥梁,而是上海,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

 

外国轮船还没进港就能听见钟声,上海人80年的骄傲

    魏云寺出生在上海,小时候就住在黄浦区,每次去外滩白相,总要眺望一下这幢高高的海关大楼。听大人讲,这口大钟和海关大楼是一起造的,只花了2年零三天时间,简直是奇迹。这幢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因此所有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外国轮船还没进港,就能在很远处看到大楼,听到钟声了。这钟声呀,据说一直可以传到静安寺。那年这个上海少年觉得相当神奇,心头埋下了一点骄傲的情愫。

    1982年进海关工作的时候,魏云寺20岁出头。当时负责护钟的是第三代“护钟人”张师傅。受不了小魏的软磨硬泡,张师傅将他带上了顶楼。一级级楼梯走上去,终于看到了一大四小五个庞然大物。

    魏云寺告诉记者,张师傅是个相当有责任心的人,他有个故事在海关很出名。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年他和女朋友正在外滩约会散步,因为职业关系,经过大楼附近时总要习惯性地看一眼大钟。当时没有节能灯,用的是普通灯泡,眼尖的张师傅发现有一只灯泡没亮。他心想外滩市民那么多,还有国内外游客,大钟代表的是上海的形象,所以立即和女朋友打了招呼,上楼调换。

    现在张师傅54岁了,在浦东海关上班。平时魏云寺如果碰到什么棘手问题,只要一个电话,老法师就会赶过来和他商量对策。

    有意思的是,魏云寺自己也养成了这个习惯,神经总是大钟牵在了一起。1994年3月的一天,他干了一件“蠢事”。那天除了给钟上发条,还有重要的接待工作。回到家天已经黑了,晚上9点躺上床,他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总算想起今天是上发条的日子。于是一骨碌爬起来,从宝山路的家中骑自行车赶到单位。等他爬上钟楼一看,原来发条已经上过了。是他自己忙晕乎了。魏云寺说:“虽然是白跑了一次,但心里塌实了,值。”

    每个“护钟人”在新上任时,都会从前辈那里得到一本“护钟宝典”,上面记录着大钟的详细资料和日常维护条例。魏云寺告诉记者,这是海关外宣办印制的,外宣办就是以前的宣传处。

    虽然没有刻意去背,但对这位大钟先生的身高、体重、来历等等魏云寺早就烂熟在心,每次给人介绍,总会先说“这口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神情一如当日少年般自豪。

 

13年来,外滩的新建筑我都是在这里看着它们一天天造起来的

    按照技术指标,这口大钟每三天半需要校对一次时间,但是四代护钟人都坚持两天一校。每周的一、三、五,魏云寺都要独自上一次钟楼。电梯只能坐到10楼,然后就要靠一层层去攀登。

    底层迎面只见一大缸黄沙,顺着魏云寺的手指抬头看,原来上面悬挂着三个硕大的发条坠。魏云寺介绍说,如果其中一个断线下坠,就会冲穿地板,后果不堪设想,这缸黄沙就是起缓冲作用的。幸运的是,80年来一直都是“有备无患”。

    循着69级螺旋式铁梯,就到了第二层。一个巨大的透明柜中装着大钟的“心脏”。英国机芯是1927年生产的,为了保证2秒一个滴答,必须给它定时加机油。周围是四个明亮的钟面,钟面上装置着能根据天色变化自动开关的节能灯。调换坏灯泡也是魏云寺的工作之一。机油等工具都放在角落的一个绿色铁皮柜子上,边上还有扫把、簸箕等清扫工具。

    再来一段狭窄陡峭的48级螺旋式铁梯,就到了第三层。这里中间是一大四小五口铁钟,四周是39只大喇叭。《东方红》的曲调突然从喇叭中传出,魏云寺看了看手表说:“现在是报刻,一刻钟后你们正好可以听到整点的钟声。以前整点校对都是听收音机报时的,现在平时我都是用手机打117核对的。”

    魏云寺让记者去摸一摸最大那口钟的钟壁,比一个成人手掌的长度还要厚呢。“重建江海关之基石……” 魏云寺念着刻在钟壁上的字句,时光漫漫流回了过去。

    “当!当!当!……”铁锤自动敲起了大钟,联带四周的喇叭,音色洪亮宽厚,感到耳膜微震,不由自主地让人屏息聆听。

    魏云寺告诉记者,十几年前这钟声还要洪亮,现在高楼多了,传不到以前那么远了。魏云寺走到窗口,继续说:“70年代的时候,连人民广场都尽收眼底,那时的浦东都是矮平房,甚至可以看到椭圆形的地平线。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还有刚建好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我都是在这里看着它们一天天造起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大桥,以前可以看到南浦大桥的桥面,现在你看,只能看见两只‘耳朵’了,那边是杨浦大桥,现在还能看到斜拉索,相信不久也会慢慢被新的建筑物遮盖了。”

    再上38级台阶,就是放置升旗装置的顶层了。一般魏云寺一个月上去检查一次,看看旗面有否破损。

 

平时就魏云寺一个人上上下下,海关大钟从没有对外开放过

    如此重要的历史见证物,难道只有一个人在维护吗?当然不是。上海海关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上海钟厂签定了一份协议,每个月钟厂都会派工程师来对大钟的功放系统、报时系统等设备作一次检查。平时的小修小补都是相当及时的。至于前不久刚结束的大修倒是80年来第一次,是中国海关总署拨的款子。现在,房顶漏水,钟面渗水,墙皮脱落,金属锈蚀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次大修之前,你们看到“心脏”是安置在一间小木屋里的,这次拆掉小木屋,请上海钟厂四位师傅给机器做了彻底的清洗保养,你们看到的透明大柜子是新搭的铝合金保护罩。

    上海类似的经典高楼地标有不少,其中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卢浦大桥等等都设有登顶观光项目。对此,上海海关表示,海关大钟自建成后从没有对外开放过,平时也就魏云寺一个人上上下下。目前海关没有对外开放钟楼的设想,仍旧是以保护为主。

    坐电梯下楼的一路上,魏云寺哼着《东方红》的曲调。他说:“儿子今年19岁了,电脑玩得很溜,但还是缠着我带他来看大钟,想来是因为我一直给他讲钟楼的故事吧……”

    若干年后,一定会再有第五、第六代护钟人。城市经典地标的保护与传承毕竟还是要靠上海人自己。

 

 

背景资料

上海海关大钟简介

 

     海关大楼于1893年竣工,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需要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

    海关大钟由英国Whitchurch公司设计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都停步观望之吊装奇景。钟楼旗杆位置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外滩建筑中最高、气派最大者。钟楼分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

    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一直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报刻。1966年5月,改为《东方红》钟锤钟铃停止使用,改为电子打点和奏乐。1986年10月英国女皇伊丽沙白二世访问上海,经批准,决定将海关钟楼恢复原状,机械打点恢复,海关钟楼又响起了《威斯敏斯特》乐曲。1997年上半年,陆续有些华侨和旅游者写信要求停放《威斯敏斯特》乐曲。上海海关按上级有关部门通知,从1997年6月30日零时起,停奏海关大钟报时《威斯敏斯特》乐曲,钟声仍准点响起,但无乐曲伴奏。经专家论证并经市委、市府领导同意, 2003年5月1日起海关大钟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音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