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4日下午,在南京西路中信泰富的广场上,一个浑身雪白、手托金苹果的“维纳斯奶奶”引得路人纷纷驻步。在“维纳斯奶奶”的身边,站着四个金光闪闪、身着欧式古装的青年男女,还有两名女子正在拉奏小提琴。路人一边掏出手机拍个不停,一边小声地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个“维纳斯”是真的还是假的。
栏杆围起的地方竖着一块没人注意的牌子,凑近一看,原来正在进行的是“活体雕塑”展示,维纳斯的旁边是易卜生作品《玩偶之家》的场景造型。
静安区文化局局长施文斌此刻也在欣赏表演,他告诉记者,在接下去的20周内,静安区文化部门会安排20场这样的世界名著活体雕塑展示,其中有《等待戈多》、《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等,作为即将于10月举办的“上海华山路国际戏剧艺术文化节”之“国际戏剧雕塑篇”的前奏。届时,以延安西路、华山路、安福路与乌鲁木齐路为界限,这一地域内的上海戏剧学院、儿童艺术中心、话剧中心等文化资源将被串联起来,建设成戏剧大道。沿街将布置国内外赠送的著名雕塑作品,邀请海内外著名表演团队巡演。接着,“国际儿童戏剧篇”和“小剧场戏剧篇”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施局长说:“自2005年起,活体雕塑展示我们已经做过多场,尤其是去年上海旅游节期间,在久光与区经委、区旅游委合办的
“时尚神韵”街头文化启动仪式那次,非常成功。推进了街景文化建设,实现了商旅文结合,树立了国际静安的形象。别看是国际流行的行为艺术,其中大部分角色都是由社区的中老年人以及在校的大学生上阵的。”
记者在中信泰富提供的化妆室内采访了这次表演的6个“群众演员”。“维纳斯奶奶”韩女士今年54岁,以前是社区合唱队的,如今已是“活体雕塑”的姿深演员了。四个小青年都是上海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师姐介绍他们来的。他们上台前都要接受上戏专业老师的指导,除了车马费,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因为感兴趣,想丰富业余生活。韩女士告诉记者,“活体雕塑”已经是静安区文化局的招牌节目了,这次中信泰富看中了展示的艺术文化创意以及国际化的定位,一分场地费也没要。
那么老外是如何看待这一国际化的街头艺术展示?记者在商场旁边的星巴客露天座位上采访了一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Denis夫妇爱好旅游,到过很多城市,定居上海已经两年,就住在附近的青海路上。他们告诉记者,在蒙特利尔、多伦多、洛杉矶、伦敦、柏林等大城市,这样的街头艺术表演一般都是有组织的,表演者有收入,观众愿意的话可以给小费。此外,每年的固定时候,这些城市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节、艺术节,给当地居民一个快乐的理由,同时也吸引到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游客来访。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戏剧大道”能否成为东方的百老汇?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这样的大型节庆活动能否成为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美国奥撕卡盛典这样号召力巨大的旅游香饵?
有意识总是件好事,但在忙着与国际接轨的时刻,或许应该先听听学者的声音。
专家论坛
楼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主任,博士,教授
区域意识是有了,可惜地方选的有点问题
“静安寺百乐门、浦东东方艺术中心这样单一的文化艺术场所上海很强,但缺乏的是区域的规划。建设戏剧大道的说法,上海2004年就已经提出来了。我的感觉高兴又可惜。高兴的是上海终于有了区域意识,可惜的是地方选的有点问题。”
楼嘉军认为,一个具有特定展示功能的都市区域的选址相当重要。美国的百老汇是从百老汇发展成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具有从市中心向周边辐射的特点。不可否认,规划中的华山路地区目前已经集中了上海戏剧学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单位,拥有10多个大小剧场,并且还有1个影剧场在建,多个影剧场在规划中。但是,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最具有底蕴的文化娱乐中心其实是在云南路周边,延伸到人民广场。30年代,大世界、共舞台、天蟾剧场(现为逸夫剧场)、人民大舞台共同铸造了老上海的“百老汇”。现在这个区域,仍然集中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以及当时的“远东第一剧院”大光明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其市中心的位置也决定了交通的便利,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人流集中地。而且这些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本身就是体现海派气质的绝佳载体。只要硬件上去了,就可能成为上海的“百老汇”。从商旅文结合的角度说,也是对南京路步行街的一个补充。
越民俗的东西越具有国际性,维纳斯该换成中国的四大美女
地方选对了后,是否能够高枕无忧了呢?楼嘉军谈起了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他说,始于1947年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是爱丁堡文化旅游的一张王牌。
“爱丁堡本身是个有文化艺术感觉的地方,容易吸引游客,因此选址很对。定期举办节庆活动是他们的一个品牌策略。这个节的本身是对常规展演内容的一个补充。起初,组织者只邀请了一些欧洲著名的音乐家和剧团参加,但也有些剧团不请自到,并以其通俗化、喜剧化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爱丁堡艺术节就演化成正式和非正式两部分,成了一个雅俗共赏的艺术盛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在八九月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一睹世界著名艺术家的风采。这样就形成了爱丁堡文化旅游每年一度的高潮。
因此,在楼嘉军看来,上海在推出戏剧大道后,搞“上海华山路国际戏剧艺术文化节”的系列活动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节庆展示什么节目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意大利的威尼斯狂欢节上,演员们身着中世纪宫廷服装,戴着假面具行走街头。一下子仿佛时光倒流。游客可以与之合影,还可以当场购买假面具。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条规律——越民俗的东西越具有国际性。欧洲之所以做得成功,就因为向世界展示了有品质的欧洲艺术。”
楼嘉军认为上海采取活体雕塑这样的西方艺术手段是个好办法,但是如果能展示中国文化、上海文化就更好了。比如今年4月的周庄旅游节就做得不错,入口处都是身着民族服装的“活体雕塑”。所以说,为什么非要维纳斯呢,中国的四大美女其实更好。
加强群众基础,才能不错过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的机会
楼嘉军认为,想把具有特定展示功能的都市区域办好,需要扎实的群众基础。而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该区域举办节庆活动的时候。
“上海的普及性大众文艺活动已经做得很好了。有关部门具有号召力,特别是社区中老年和青年学生,很乐意观看甚至参加这样的表演。南京东路的‘天天演’每天都有人看,静安寺伊美广场的文艺表演也是人气十足。可是,大型的国际性的活动就有待加强了。
不管是美国百老汇,还是巴西狂欢节,70%-80%的观众都是本地居民。其实上海的高档文娱消费还是有市场的,不然《剧院魅影》、《狮子王》就不会那么受欢迎。但是,一到了国际艺术节,似乎总成不了主流,变不成热点。”
楼嘉军指出,这些重大的国际性的节庆活动,不但能强化该特定区域的功能定位,还是一条最能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的途径。硬件再先进,没有人气还是不行的。不过,群众基础是需要培养的。希望不久,市民在观看“活体雕塑”时再也不用去辨别真假,而是真正地去欣赏这门艺术的美感。
更多文化旅游名家观点,欢迎关注 @密斯赵 微博:http://weibo.com/misszhao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