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种文学繁华力量的养成(郑周明)

(2014-11-04 21:08:53)
标签:

存档

分享

分类: 文化问题探询

一种文学繁华力量的养成(郑周明)
      

全国文学期刊主编众议长安文学现象

一种文学繁华力量的养成

 

郑周明

 

    本报东莞讯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文学流派、一种文学现象往往从地方出发形成,一批作家在群体集聚的力量下成长走向全国。长安文学现象便是如此。”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的观察指向的正是近些年来渐受文坛瞩目的东莞长安文学现象。

    在一个镇级创作生态圈中,连续不断有作家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奖、在场主义散文奖、郭沫若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散文奖等大奖,也多次被鲁迅文学奖提名,并协办十月文学奖,每年举办创作高峰论坛。在东莞市文联主席刘锦明眼里它代表了东莞文学的实力,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看来,它领跑了全国镇县级文学发展。

    面对这个文学同行口里的“奇迹”,在近日举办的长安文学现象研讨会上,国内众多大型文学期刊主编一起评议了它的成长。
  长安作家群创作的数量与质量给这些文学期刊主编们留下了很深印象,《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开玩笑地说,最近他听到如果不来关注长安文学,那就是文学编辑的失职了。他形容长安文学就像是俄罗斯套娃,层层打开,处于广东文学的最里面。《花城》杂志主编田瑛和《山花》杂志主编李寂荡也表示,一直期待来自长安作家的稿件。这份给予长安文学的自信,既来自作家自身的创作努力,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从作协到作家群的抱团取暖。东莞市作协主席詹谷丰介绍说,长安由于经济发达,重视文化发展对于一个转型期社会的重要性,促使文学发展得到了政府层面足够的经济扶持,作协充分发挥这个基础优势,以专项资金为优秀作者建立作家工作室,也为众多新人作者提供名家、名编交流平台。市作协副主席、作家陈启文已经连续十四期举办了长安文学高峰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大型文学期刊主编与本地作家开课交流,在改稿过程中提高本地作家创作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申霞艳教授形容此为类似于欧美高校的创意写作课程,对新人作家是很大的提升与鼓励。不仅如此,长安文学的代表作家邹萍、陈启文、塞壬等人发挥自身影响,不遗余力向外界推荐长安新生代作家,这些都激活了长安文学的生命力,逐渐生长出从“50后”到“90后”的完整作家梯队。
  作为东莞文学生态的招牌名片“打工文学”,同样烙印在长安文学身上,“打工文学”催生了一批优秀作家作品在全国产生影响,也不断吸引后来的新人作者加入其中。长安文学贴近民众生活,取材于现实,广受读者共鸣,而评论家与期刊主编观察认为,长安文学的未来发展,要突破的瓶颈却也在于此。谢有顺指出,长安文学有着充分的现实主义经验,在现代文学探索意识上还需增强。《天涯》杂志主编王雁翎很喜欢长安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关照当下人迁徙、无名、失联等生存状态,这些在散文或非虚构体裁上较为突出,运用在小说叙事方面则不够成熟。她提出,可以为作家开辟外国文学叙事课程,打开视野。“长安文学的模式很值得在全国同行中推广,未来作家们也要忌浮躁,创作要少而精,继续发现更多优秀新人。”《北京文学》社长杨晓升同时善意地提出了自己看法。在随后交流时间里,《小说月报》副主编刘书棋、《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芙蓉》主编龚湘海、《清明》主编舟扬帆等人就具体作品与长安作家展开了对话。
  一群作家,共同成长,领军者,摇旗呐喊,一种文学繁华力量的养成离不开文学的里里外外。作家郑小琼说:“这里是大家根与本土性的所在,充满了人文关怀。”文学生态就像是一座自循环自营养的园林,它令人赞叹,也令人有更高期待。长安文学现象的生成,或为当下文学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答案。

    选自《文学报》2014年10月30日,本报记者 郑周明)

 

一种文学繁华力量的养成(郑周明)

一种文学繁华力量的养成(郑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