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超水平发挥

(2012-08-02 22:00: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阅读记录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超水平发挥

——读刘建国《放飞:自尊自信成才之本》

陈启文

 

 究竟什么是超水平发挥?看似简单,要说清楚还真不容易。具体就中学生而言,其水平体现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已经掌握的基本技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检测出来。所谓超水平发挥,也正是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趣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怎么样,智商也一般,却突然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绩。

 突然性,是超水平发挥给人的感觉,其实也反映了其内在本质,至少是部分反映了。如果没有忽然而至的灵感,没有瞬间的顿悟,就算不得超水平发挥了,只能算是正常发挥。本书作者刘建国为此特意举了他女儿刘佳佳参加美国SAT考试的例子。和英美学生相比,刘佳佳准备的时间和参加SAT考试的时间都非常有限,考前她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次模拟考试,但都不太理想。但在正式参加考试时,她却得到了超水平发挥,考试的两大部分——批判阅读分析评论和命题作文,她都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很难考高分,更不用说满分了,她却拿了!她自己也说她当时“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人是有潜能的。超水平发挥意味着在某一时刻把自己的潜能调动了。它通常是蛰伏着的,是不会被轻易发现的。无论是优生或还不太优秀的学生,都具备了这种潜能,开掘这些潜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这也就是本书书名“放飞”的意义,教会孩子飞翔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去飞,自由地飞。

 自主和自由,是超水平发挥的首要前提,也正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以语文教学为例,刘佳佳念小学一年级时移居英国,除了从汉语拼音学来的二十几个字母,不认得一个英文单词,小学毕业时她就能读英文名著了。而中国学生小学毕业时的汉语水平,也就能读点童话罢了。这并非英语比汉语易学,关键还是教学方式的不同。英国语言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基本完成,一进入中学就是阅读和写作教学了,而且阅读并不是教学生划分段落规纳中心思想甚整把整篇课文背下来,教师只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回答是商榷似的,课本只作参考,不作考试的依据,只要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的书籍你尽可以读。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段落,可以对同一本书和老师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而中国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丢不开参考书,学生丢不开课本,老师根据参考书划分了段落,贯输给学生,学生也就只能这样划分,不这样划分就是错的。老师说一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学生就认为是什么意思,很少有不同的理解,即便有,在考试时也不能坚持,否则就错了。这样的教学,是很难反映语言文学特有的复杂感觉和情感的,而大量无用的强加于学生的知识却极大地压抑了学生潜能。

 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启动学生的潜能,启人深思,这就需要“启发”进入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层次。而我们现在的所谓“启发式”,大多是提问式的,提醒似的,答案只有一个,诱导你慢慢接近一个预设的标准答案。而在刘佳佳就读的圣保罗女中,不说语文,就是数理化这些公式定律化的科目,你也可以按照你的思想寻找不同的答案,哪怕是错的,也会得到鼓励。你毕竟没有死记硬背,你思考了,而潜能正是在独立思考中迸发出来的。走过了一条由错误到正确的弯路,正确才被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师说正确,你也跟着说正确,就不是理解,只是牢记了。答案是一样的,但过程绝然不同。而教学不应该只是给你一个答案,而是让你在这一过程中一路把路认清,你自己就知道怎么走了,而且还会不断发现新的道路。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对反应试教育。作为检测学生知识能水平的一种段手,其实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看你怎么考、考什么。最有意义的考试,是最能调动学生潜能的考试。语文试卷上经常出这样的题,把一个什么名家的文章印一段,抽掉了部分词语,让你填空,你只能按照原文填,你自己填上的词语比那个某名家更好,也是错的。这就太没有意义了,只能逼着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刘佳佳考批判阅读分析评论,可以带词典进去,因为考的不是词典上可以查到的知识,考的是你自己的分析思考,言之有理就是对的,不但言之成理而且能标新立异就能得高分。这样的考试才有利于学生的超水平发挥。

 中学仍是基础教育阶段,毫无疑问,知识积累也是超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发挥不是凭空发挥,而是对已有知识积累的超越性推进。简单地说,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要求老师一开始就把知识教活,学生一开始就把知识学活,把知识化作一种推进器、加速器。有的学生有一分知识只能发挥一分知识,有的学生有一分知识能发挥出两分、三分,还有的有三分知识却只能发挥两分、一分,发挥变成“挥发”了。对于这一现象,本书作者认为,既要让孩子有自知之明脚踏实力地努力打好基础,更要让孩子养成自信而敢于幻想的性情,最可怕的是人生理念的格式化。掌握知识不易,但发挥更难,尤其是中学生,不但要在这一阶段度过困扰多变的青春期,也将在这一阶段铸就他一生的基本人格。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也就更需要让他们的思想保持高度畅通。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还在于,不是强迫他们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而是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适应他们的头脑。

(《放飞:自尊自信成才之本》 刘建国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