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州义门陈启文
江州义门陈启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20
  • 关注人气:2,5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床》:寂寞忧伤的生命长笛

(2010-03-02 17:26: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河床评论专题

寂寞忧伤的生命长笛

——陈启文《河床》赏析

新浪网友 昨夜三弦

 

读陈启文《河床》的时候,你仿佛是倘佯在黄昏时分的岸边,夕阳在远水轻轻落下,河面上水雾升腾,一片淡灰色的氤氲环绕,有忧伤的长笛音,从不知名的远方飘来,那么旷远余韵悠扬,却又低沉缓慢忧伤。轻轻浅浅,若隐若现。让人生顿时灌满了生命的神秘忧伤,以及深深的无人可以唱和的寂寞孤独。

那些生命的欢欣和神秘啊,那些生命的寂寞与无奈,那些试图找寻的温暖和给予的期翼与失望,那些失去与得到永远不对等的人生故事,就在作者的诗一般的语言中缓缓流出,作者以一个参与却又旁观,抵达却又以疏离的姿态,任凭生命的血在血管里奔腾翻滚,左冲右突,而不管不顾地,依旧还给我们一副看惯世事的无上苍穹般的冷冷淡淡的面容,用他冷冷淡淡的手,给我们描述一幅幅悲而不哀的生命图腾。

《河床》中的每一幅生命的场景,都以这种轻音乐般的叙事方式,给了我忧伤的一击,关于生命的钝痛,便这样持续的徘徊在心间,久久挥之不去。

 

第一部 河床

 

河床是一条大河流经的地方。曾祖父带着一条船和一大群女人一起,到这里种下了稻谷与棉花,有粮吃,有衣穿,然后,就有了子子孙孙们,包括他们的清晰又缥缈的记忆。

林真老汉就是这里的一位老人。活得那么老,老到越过了自己所有后代的生命长度。他在这河床边,用自己的双手,从大河里捞上来无数的生灵,也捞上来无数的尸体;他喜欢过那么多的女人,最后只剩自己与这河床边的动植物并与之融为一体。他懂得鸟的思绪,兽的爱憎,树的表情,他时常倾听鸟儿的交谈,与兽类作快乐的嬉戏,呼喊着树木的名字,等待它们的回答。他是那么快乐又那么纯真,那么强壮又那么软弱,强壮到可以在浪涛中搏斗,弱小到,举着杀气腾腾的斧头,却扑地跪在小小的生产队长叶四海的面前!最后的最后,把自己永远地停留在一棵树的中间,当成自己的归宿。

河床两边的树林随着老汉的寂化而变成鬼魅森森,善待过那么多生灵的老汉,却被大河岸边所有正值壮年的男女遗弃。只有奶奶,只有看不清听不清的老奶奶,看不清听不清仍然能纺纱织布的老奶奶,用最原始的方式接生并埋葬过无数小孩与女人的老奶奶,躲着众人,在数个冰凉的夜晚,在暗影森然的林间出没,用自己颤抖的双手,把老汉的身躯,埋进大地,使之安息。

林真老汉是宽广而温暖的河床,是被暴雨肆意冲刷的滩涂,是人类起源的始祖的善良博大与悲哀的印记,是关于生命的无果的寻觅。

 

第二部 闪电中的鸳鸯

 

如果你单听到这一节的书名,你会作何感想?我初看到这一节书名的时候,心里是有一种震撼。闪电的凛洌与它的无情的鞭子,会怎样的敲打常是爱情象征的鸳鸯?

当我读到潘神火的到来,当我读到姑姑鸳鸯鲜美娇艳的生命体征,当我读到长生对姑姑的敬畏与仰慕,当我读到他们准备私奔,我一直是带着阅读的快感,一直感觉到生命与爱情的美轮美奂。尽管读到父母面对叶家的那家那种又恨又仰望的心情,也曾升起生命的卑微与无奈感受,然而,我以为这丝毫抵挡不了人类对爱与美的追求的渴望,一辈子依附着罪孽深深的叶四海而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挽回影响的梅妈,便是这一类人的代表。但是,作者对生活的残酷性的清醒认识,让他却角色处理得如此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他把手轻轻一挥,就把曾经迷惑过我们的幻想或是理想,远远的抛出到天之外。在鸳鸯下定决心迈向理想生活道路的时候,却遭到最萎琐最致命的一击,如同虚空里闪出的一条残忍的鞭子,把勇敢的鸳鸯、纯洁的鸳鸯、美丽的鸳鸯打得支离破碎。

此后的人生,从此便画上了句号。鸳鸯的生命,便再没有完美的可能。残疾的乖崽,婆家的决绝,乞丐的住屋,闪电的终结,都只不过是残缺的一种外化形式,生命的无情,终将露出它狰狞的一面。

闪电中的鸳鸯,生命的冷酷给予生命的热烈最凛冽的一记鞭子。

 

第三部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只生活在潜流的深深处,只生活在水质洁净无尘的地方。它能开出绝美的花,给无望的人们带来绝美的希望。

大娘便是在高天厚土里蕴育的一株桃花水母。她是一朵绝美的花,盛开在生活的深深处。给绝望的人们带来希望,而那暗流涌动的惊险龌鹾,她却视而不见,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

她用自己的救命粮,挽救了火狗的性命,把自己逼到了临死的边缘。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命挣扎,辛苦劳作,养育了我,却把上天给自己做母亲的绝好机会,沉沉的失去。她把受众人切齿鞭挞的小偷当成了亲生儿子。火狗成了县长,却在道貌岸然的宏伟目标面前,把救她性命的大伯大娘,视为自已往上爬的绝好的阶梯,用过之后就弃之如敝履,甚至不忘踏上一脚。我对大娘大伯视若亲生父母,却对他们的痛苦忧伤仅仅报以叹息。只有受过恩惠的小偷,深深的爱上了大娘,带着所有自己的家当,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给大娘带来真切的欢笑与真切的安慰。这是生命的欢欣与生命的深层次的理解。然而好景不长,却在不人道的村民与打着官腔一副正义腔调却不顾民众死活的火狗县长与无动于衷的我面前,失去了应得的一切物质便利。但生命坚韧如青草的他们,历经磨难却失不掉那种纯然的赤子之心,曾经的小偷,他的妻子与儿女,执着的与大娘在一起,用他们的双手与头脑,把所有的过去遗忘,只再乎眼前与未来,把废墟上的尘滓与残败,弄成一朵生生不息的热烈怒放的花朵,生命似乎再一次露出它的笑脸。却不曾想,又再一次遇到强权的侵袭,火狗县长与我的面前,一朵曾经用生命滋养过他们生命的怒放的绝世花朵,便这么活生生的,被另一种冠冕堂皇的却是欺世盗名的做法,撕扯得支离破碎。

坚强的大娘,面对失去良知的火狗,她没有掉眼泪;面对虽有良知便却不能挺直脊梁的我,她只是心硬如铁。而当风烛残年,她再一次失去善良与正义与良知的小偷山儿,大娘的生命最终陷于绝望的深渊,她选择了那么缓慢黯然又决绝的离去……

大娘的生命是那么博大又那么隐忍,那么繁杂又那么寂寞。她是我们民族最美好最深情的记忆,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最沉重最悲凉的现实表述。

 

第四部 象形瓦釜

 

象形瓦釜是这个家族的图腾,也是这个家族的记忆,就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样。一个图腾作为一种形式,把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而需要捆绑在一起的理由,却又是因为苦难,因为苦难才让一个家族分崩离析,才让一个家族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面前,烙下刻骨铭心的生生不息的印记。

然而这一种捆绑,凝聚得最多的却只是先人的一腔热望,血浓于水的鲜血,飘散到广袤无垠的天地间,流淌到浩瀚淼淼的大海后,会渐渐的消失于无穷的细微。回望历史,回望曾经的多灾多难的祖先,除了梦幻般的不真实,除了一条大河所呈现的波涛汹涌又转瞬即逝的过往,还会有什么,能让这一种图腾,唤起我们生命中最真实的热血,唤起我们生命中对共同祖先的那一份宽容而博大的忆念?

我们曾经执着的寻找,连绵不绝的追问,只不过是为了印证我们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至于那寻找与追问的尽头,会是怎样的一种苍凉?正如作者所说:“我忽然觉得,从前所有的经历都变得不真实……

“一片悲怆如流血的母腹,使我潸然泪下……”

生命的一厢情愿与无法引起的共鸣特质,却能引人类的深深共鸣。生命的追问,寂寞的长远,永无理解,永无尽头。

 

第五部 一条船能走多远

 

这一部分里,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外公的故事。他带着一条船闯进了芦苇荡,昏迷,而后遇见了外婆后的一生。

一条船让他的生命得以发生和延续。一条船是他过去的辉煌印迹和未来的全部向往,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与他大半生的精气血肉紧密相连,船是他精神与灵魂的家园。他难以忘记,更加难以割舍。故而在国家有令把船收回,此后的全部人生都将重新得以改写的时候,他驾驶着一条船逃去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在那里,他用余生的勇敢与这条破船一起,迎接了在他看来是凶险无比的风浪,使这条陪伴了他几十年的破船最终支离破碎。

但他仍然没有失望。他仍然信心满怀的要造一艘更大的船,利用在他看来是非常容易得到的自然生长的树木。他那么纯朴,心中只有船,并不清晰时代早已改朝换代,属于自然的树木,属于每一个百姓的公共财产,早已划归个别人所有。他似乎记得却又忘记,在夜间出行拖树的时候,却又高叫着渔夫号子来为自己打气加油,这是何等的赤子情怀,天地若有良知,应该能够明鉴。然而,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里,所谓的赤子之心,恰好变成了不设防的被攻击的绝佳之地。老外公最终没能死在与之搏斗了一生的水中,死在他所向往与迷恋的船上,却死在他的聪明又聋哑的儿子所造的如猪圈一般坚实牢固的牢房里。

外公死后,不能干的外婆,便活在过去的回忆中,活在最初与外公相遇的那片芦苇丛的记忆里,并在相似的情境之中,幸福离去。或许真实或许虚幻的留下了一个谜团,便是她的大女我的母亲的身世之迷。

身世幻象的数种可能让卑微劳累的母亲忽然间有了一种新的寄托。这种寄托无关理想与道德伦理,只关乎另一种辉煌事实的可能存在。它让所有的艰难现实黯然失色,并把曾经真切的付出看成了虚空,一切真实的生命在虚伪的命题面前变成了子虚乌有。这是母亲的悲剧,是外公的悲剧,也是我们人生的悲剧。

一条船能走多远?是外公的追问,是作者的追问,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问。我们的灵魂与精神家园,我们性格的坚强与脆弱,我们人性的伟大与渺小,我们生命的丰盈与孤独,就那么不离不弃地如孪生兄弟般如影随形,作者以诗性的语言,给我们轻唱了一曲生命的寂寞之歌。我们的生命,便是在无数种可能的追问中,抵达现实的彼岸或虚空的幻象,忍受着灵魂的鞭挞与苦痛,如流水荡荡的大河,以它千年不变的调子,传递着生命的信息,奔腾不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