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界》散文编辑手记(2008年第2、3期

(2008-04-11 19:35:48)
标签:

文学界

编辑手记

分类: 我的阅读记录

《文学界》散文编辑手记(2008年第2、3期

 

2008年第2期·散文发稿篇目

 

齿轮厂周围的冬天/肖建新

煨桑/(藏族)王更登加

上帝的声音/(藏族)王更登加

我在长沙的日子/郑小驴

 

这一期的稿件全部选自自然来稿,可算是草根写作或草根体验的一个精华版。诚实地说,在海量的自然来稿中选稿对于编辑是一件苦差事,说是千里挑一、披沙拣金,一点也不为过。我从未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写作者依然如此之多,而发表也依然如此之难。有不少作者一次就发来了数十篇稿件,甚至将整部早已编好的散文书稿都发来了。然而纯文学期刊的用稿量毕竟是极有限的,我们永远无法满足每一个写作者对发表的期待。我们只能像淘金工一样反复的淘洗,挑拣,而从一审,二审,终审,到最终发表在这里这每一个汉字,先就足以让我这个编者感到敬重。

这里我要特别推荐的是藏族作者王更登加的《煨桑》和《上帝的声音》,他带来了我们所缺乏的与信仰有关的体验,感觉他文字的那种宗教般的圣洁。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的文字撞响心灵的那一刹那,那一刹那的震颤,我已经久已没有体验到了。在此之前,我已经阅读过许多著名作家描写藏人和藏域生活的作品,他们的文字也许比王更登加优美,他们有熟练的技术,却没有王更登加这种精神在场感。他文字里的许多东西,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郑小驴的《我在长沙的日子》感觉就像在读高尔基的《在人间》,这是童年时代读过后就不知抛在哪里了的书,但今天,我又在郑小驴这里找回来了,“家没有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一堆灰烬,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真真切切的文字往往体现在作者的写作姿态上,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叫郑小驴的作者是一个湘西大山里苦读出来的贫困大学生,在家里失火之后,更是连学费也缴不上,又因为欠费连毕业证也拿不到。他只能拼命打工挣钱来完成学业。这使得他的写作姿态与生存现实高度一致,他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又隐含着某种忏悔。应该说这种必要的忏悔意识也是我们目前尤其是大学生所缺乏的。

肖建新的《齿轮厂周围的冬天》让我们回到了当下生活的现场。他的文字完全贴近了他要表述的内容,而且能把各种世俗的甚至是浑浊的生活元素转化成了相当纯粹的精神性叙事。跟随着他的文字,能真正走进他想要表达的世界。

 

 《文学界》散文编辑手记(2008年第2、3期

 

2008年第3期·散文发稿篇目

 

第二站台/庞培

总有微光照亮/王十月

 

早春二月,又有许多人即将出发,或正在路上。漂泊,是被这个时代激发出强大活力的语词之一。而我们这一期稿子,或可称之为漂泊体验。庞培的《第二站台》,一个外乡人关于南方都市的记忆。除了对欲望与梦想的一遍遍诉说,更有对人文深切而不合时宜的关怀,黄花岗烈士陵园长眠的先烈,中山大学热爱文学的英文系美丽女大学生,以及关于文学的话题,给我们带来了期货与股票之外的另一种心灵慰藉。王十月的《总有微光照亮》,南庄,一个灰尘漫天的小镇,在打工作家王十月的笔下的已不局限于对苦难、辛酸的表达,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反思与追问,以及漂泊者在艰辛惨淡中的相濡以沫。而他的文字,又总能让我们感觉到他和他身边那些漂泊异乡的兄弟姐妹无不认真的活在当下,有很强的现场感。应该说,王十月是真正融入了打工文学生态圈的作家之一,南方经验给他的迅速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漂泊的没有着落的灵魂,几乎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镜像,然而属于每个人的漂泊体验又是独特的。

无疑,今后我们仍将加大从自然来稿中选稿的力度,我们的刊物,我们的栏目,需要让许许多多的人来参与,这是我们的立场。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再次重申,我们对体验的强调是为了把文字从悬浮中有力地拉回叙事现场,拉近了文字和它想要表达的对象的距离,这样才可以文字还愿鲜活的生命实体,体验直抵生活与生命真实的存在之境,倡导亲历的,逼真的,扎实的,耐心的,更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价值追求的文本和精神在场的叙事,将体验的深度延伸到神经,触及到内心最敏感的部位。

 

【告白】最近常接到询问稿件处理情况的投稿者,谨答复如下:

 

1.本刊处理稿件以三个月为限,您所投的稿件我们会认真处理,本刊对所有来稿有修改权,凡不愿意接受修改者请在来稿时注明。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如发生侵权行为由投稿者负完全责任。凡投稿三个月未见答复者,可另投他刊。对于不拟采用的稿件,由于人力所限,很难一一回复,乞谅; 

 

2.如拟用的稿件,将会及时回复。凡已收到留用通知的,请耐心等待终审结果,待终审通过后本刊将安排适合的栏目刊出。纯文学期刊毕竟不同于报纸和网络,用稿量有限,用稿周期较长,如不愿意等待的请以邮件的方式告之,本刊以及本人都不会接受其它查询方式; 

 

3.最近发现有不少一稿多投者。本刊对原创首发特别强调,凡发现一稿多投的稿件,均不采用,如刊出后的来稿发现是一稿多投,将不寄样刊和稿酬,并通告友刊。对该作者以后的稿件,本刊也将不再采用;

 

4.本人已反复强调,现再次特别提醒: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文学月刊,也是一个品位很高的纯文学刊物,来稿量极大,请作者尽可能拿出自己的力作,每人限1~2篇,篇幅三五千字以内,尤其欢迎凝练精辟的短章。敬请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本刊启事,以免盲目投稿,对于一般的风景游记类稿件或过于空洞的时尚类稿件,以及诗歌小说等非散文随笔类稿件,请不要投寄本信箱。凡不属于本人受理范围内的稿件,由于本刊内部分工的原因,一概不作处理。以上,还盼各位理解并支持,谢谢。

 

凡给本刊投稿的作者,即视为已经确认、同意并遵守本启事内容。

 

【另告】凡已告知留用稿件,均会在近期陆续送审,对三个月之内仍没有得到回复者,则请另投他家。无论送审或未得到回复的稿件,编辑都是仔细阅读了的,只是编辑精力与时间实在有限,无法对每一篇稿件都予以回复,但请相信,我们会善待每一篇稿件,然而,刊物毕竟不同于网络,尤其是纯文学刊物的用稿量是极小的,周期也比较长。有的稿件最终未能如愿刊发,无论作为编辑还是主编都深感遗憾,有万分难舍的割爱之情。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如此重视自然来稿,并非我们缺稿,我们需要的是在自然来稿中发现比约稿更优秀的稿件,发现藏于民间的有天赋有良知且不同于流俗的写作者。这是大实话,相信广大作者能够理解。如实在不愿意等待的作者,请以邮件的方式告知我们。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chenqw7767@21cn.comchenqw7767@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