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启文中短篇小说集洗脚 |
分类: 我的作品评介 |
八部优秀文学作品为上海书市献礼
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出版社,南京天廷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文汇·天廷文学奖”大型文学活动,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历时已近半年。记者从大赛组委会获悉,首批七部入围优秀作品及一部特别奉献作品近日已正式出版。组委会计划在即将于8月开幕的上海书市隆重推出该套丛书,为热心的作者和读者朋友,也为今年的上海书市献上一份厚礼。
面对这样的疑问和揣测,组委会认为,民间经济资本与官方文化资本的牵手并不会破坏当前的文学生态;对于摆脱当前中国文学奖的公信危机、探索严肃文学的市场潜力和培育良性的文学新人的挖掘机制,这种合作反而是有益的尝试。勇敢地面对残酷的市场原则,为日渐凋零的主流文学寻找合理又有效的出路、为有创作才华的作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守着纯粹而日渐羸弱的文学乌托邦要实际得多。首批作品的面世无疑是组委会针对上述疑问给出的最实质、最有效的答案。同时,首批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赛的倾向性和倡导性,因此必将在广大参赛者、读者以及关注本届大赛的各界人士中引起巨大反响。让我们简单地看一下这些作品,看一下组委会的想法。
特别奉献作品《贝贝——一只狗的传奇》并不是关于宠物的谈资,也不是关于奢侈品消费的想象。年轻的作者朱苑清有着强烈的剖析时代症候的眼光和雄心,她以一种符合青春身份的对真善美、对生命的讴歌为支撑,勇敢地突入时代的心脏,突入种种不确定性主导的时代病态之中,与对生命的漠视和嘲弄纠结缠绕在一起。种种表意的冲动使得它带有强烈的时代控诉性和人性的批判色彩,激越的青春反叛呈现了真理世界的丑陋,而这一切却是通过一只名叫“贝贝”的狗呈现给读者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直面世界的诗学恐慌和美学困顿。
赵刚的《7月39日》呈现出某种放荡不羁的狂欢色彩,这种表象又与小说中无法摆脱的青春忧伤、价值惶惑相映照,在真实与虚无、严肃又戏谑的对峙之中横冲直撞。这样一部小说,能让读者在无所顾忌的大笑声中突然平静下来、思索起来。
《雨语者》把叙事谋略与复杂的荒诞情境融为一体,鲁宾逊式的“荒岛”寓言再次冲击现代人失落的精神世界,作者林苑中的“荒岛”同样呈现的是对“人性本恶”的质询和疑问。
安昌河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小说《鸟人》有着戏剧性的幽默色彩,而由此揭示的人性的丑恶、自私、欲望又是沉重的。“鸟”飞翔的欲望实际是一种放眼天空的绝望,让人痛心的温情把对人性的反思和绝望、对完满世界的渴望推向了极至。
《蝎》反映了几代女性复杂跌宕的心灵史。几代女性的爱情、婚姻都被一种历史性的吊诡缠绕着,最终毁灭于衰老,毁灭于“身体”的崩溃。作者娄歆笔触细腻入微,意象绵延稠密,女性独特的美,以一种温暖而冷静的小说语言表现出来。
一座地下建筑形成的“成人童话”试图掩埋城市造成的伤害,保存城市所不能容纳的个人梦幻。杨中标试图通过《青春是一条地下狗》把现代人性和命运的撕裂呈现出来。陌生的“地下”场景、青春的种种冲突等等——作者自认为这部小说“相当好看”!
老了的《动物学》以充满痛感的黑色幽默笔调真实地描摹出当代都市中人性的放纵和归途无路的彷徨,“我”的颓废、堕落和纵欲无度,成为“我”成长轨迹的灯塔;而“我”的自嘲、自省和自我救赎又是那般刺痛人心。
唯一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洗脚》的作者陈启文有着长期的文学锤炼。他以触觉敏锐、描摹细腻、张驰有度的小说语言,以或心酸、或嘲讽、或沉郁的多维的情感形态,表现出纤细而绵密、明晰又朦胧的十分生活化的艺术世界。
组委会表示,首批作品面世虽然可以算作是一次阶段性小结,但为期两年的首届文学奖开展迄今不过数月,新的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会帮助他们丰富对于当前文学现状的认知和思考,会帮助他们不断修正相关的细则、强化责任感和热情。也衷心期待更多的热心作者的参与。当然,读者的参与也是本届大赛另一显著的特征和亮点,读者的投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奖项的归属。为了回馈广大读者,组委会特设了“最佳读者参与奖”,只要投票就有机会赢取丰厚奖金,每本出版的书后均有详细的参与办法和投票页。首批作品的出版也意味着组委会已经正式开始接受读者投票了。
组委会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作者和读者,以及媒体,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本届大赛,这是对他们工作的鞭策与鼓舞;公平、公开、公正地办好本届文学奖,也是对中国文学事业,特别是对那些孜孜以求的创作者的一次由衷的敬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