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养老生活调查:有人月入零元 有人经常出国

(2013-01-24 23:50:53)
标签:

老人

养老

杂谈

养老众生相:多去公园健身 少上医院看病

 

    养老,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当下的广州老人,他们的养老金收入处于怎样的水平,能否应对高企的物价?当身患病痛时,医疗保障体制又能否给与他们最佳的支持?为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报记者深入老人群体,采访了数十名广州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第一部分:收入、医保待遇差距较大

 

收入:大多数月入3000元左右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三十多名老人家中,绝大多数人都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但是收入水平却是参差不齐,高者可以达到九千上万,而低者则只有大约2000多元,最大部分老人的收入水平在大约3000元左右。

    但是让记者感触颇深的是,收入水平与心态并不是保证一致。有些受访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甚至没有一分钱的养老金收入,但是对他们而言,生活依然要继续,保持乐观心态、省吃俭用加上积极锻炼身体,都是他们度日的应对之策。

    “一斤肉都要几十块钱!”不少老人连呼对当下的物价无法承受,很多人的心声则是,养老金能够多一点,让他们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准。

    由于目前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老人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有老人就向记者说,当年的大学同学,都是高级工程师级别,同一年退休,但是因为对方是公务员,而自己是企业编制,退休金可以相差六、七倍之巨,即使在经历了多次养老金提高之后,和对方的养老金收入差距依然巨大。

 

医保:无病够用 有病则不够

 

    对于老人家来说,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要更高更频繁,政府也正在努力完善医保体制,但是在当下,仍有不少人认为医保、医疗服务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有些老人家就反映说,一些医疗项目,却不能用医保卡来买单,非得要收现金,从而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医保,同样存在着个案之前的差异。

     有些老人家,退休前是具有一定级别的国家干部,因此在医保上可以享受到公费医疗,费用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报销的待遇。而一般的老人家,仍然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对于本身就收入不高的他们来说,自费部分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也因此,记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对于医保“无病就够用,有病就不够”。

     而医疗服务水准的提高,也是很多老人家提及的话题。一些老人家由于患病需要长期服药,而现行医保体制下,每次的取药量是受限制的,所以他们就需要多次往返医院,相对比较麻烦。

    也有人认为,一些医生只会开大药方,不会为患者考虑,增加了患者的不少负担。

 

第二部分:高收入老人生活无忧 医疗往往有保障

 

月入近万生活较充裕

 

     80岁的郭老,退休前是一名国家干部,于1996年退休,退休金颇高,达到了每月9000多元,收入高,自然生活水准就高,他的开支主要花在生活、旅游、买书方面。

    他还向记者表示这些钱自己根本用不完。他基本上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每个月看一病或者三个月看两次病,他的身体较好,每个月看病花销很少,主要买点保健品,而且公费可以报销90%。

    享受了如此好的退休待遇,但是郭老却依然对现在的医疗体制表示担心,他认为国家给予他们这部分人的待遇很好,但是应该对那些普通老百姓多些关心和倾斜,增加支出的比重。

    郭老说,中国医疗在基层是非常薄弱的,那些基层的老百姓,本来收入就不高,而且大部分都没有医疗保险,享受不到医疗优惠政策,因此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很多基层老百姓小病就靠撑一阵就过去了,大病就根本没钱治疗。相反,我们这部分人,退休金较高,而且还享受高额比例的公费或者医保报销,退休金根本用不完。因此,国家在医疗保险资源的分配方面,对临时工、农民工等基层老百姓的支出太少了,应该增加支出比重,多关心他们,向基层群众和困难群众倾斜,才能实现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同为干部出身的李作多,每月的退休金约为6500元,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国外旅游,收入也主要花在了旅游方面。

    他家住员村,平均两三天就要去医院拿药一次,一个月要花费1000元,单位的公费医疗能给他报销70%—80%比例。对他而言,由于医院限制每次开药在100元以下,每个月要从家里坐车过来拿药十多次,因此,显得十分不方便,而且,挂号也需要排过长的队。

 

有老人要去欧洲寻“美”

 

    记者发现,心态,对于老年生活的品质很重要。76岁的朱忠义甚至还对广告行业产生了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行业。

    他在退休前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美学高级教师,退休将近二十年了。收入比较高,每个月的退休金有7000多元,主要花费在日常生活、旅游和健康保养三方面。

    他患有冠心病和骨质增生,肾也不好,看病都是公费医疗,不过,他表示,公费对有些药品、保健品、手术只给予部分报销或者不报销,因此,自己还需要出一部分费用。他目前的退休金足够支持自己的所有费用。

    他老家在郑州,196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并分配到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中文,后来被送往北京大学等高校进修,并于1983年调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美学。他的妻子是当时的大学同班同学,擅长画国画,后来一直在同一个学校教书,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50多年。妻子一直在学校教美术,退休后主要精力放在画国画上,而朱老则退休后学习裱画,配合妻子,将妻子所做的画裱好。

    朱忠义退休后经常出去旅游,没有资金上的问题,只是经常需要考虑身体上的状态,最近一次旅游去了杭州、上海一带。作为美学老师,他特别想去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地区,去寻找文艺复兴、西方美学等原始发源地,去那儿感受纯粹的美学文化和气息。因此。随着,几年孙子在英国学习,他计划明年去英国居住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巴黎等地方旅游、参观。

    他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学校从事中文或美学教学工作,工作性质相对稳定而刻板,他家里的保姆在他家做了八年了,此前在一个广告公司老板家里工作,这个保姆经常会给他讲一些广告的事情,这让朱老对广告和传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觉得广告很讲究创意,能接触不同的东西和人物。

 

公费医疗羡煞旁人

 

    有不少老人,退休后能够享受到公费医疗,因而在医疗费用方面无须自己掏腰包,受惠不少。

    高大英俊的高峰,已经年近8旬,原本是一名副处级的行政干部,对他来说,退休后的生活过的比较舒畅。首先,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自己的养老金收入比较高,有6000多元,而且原先所在的单位没有加入社保,所以养老金都是由单位承担。

    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少出去吃饭,都是在家里煮饭,每月的生活上的开销不过一千多元而已,其余的钱都会存起来,而单位的福利条件也比较好,设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所以在生活娱乐方面的开销不大。

而且由于一直享受的是公费医疗,所以在医疗费用上,自己承担的部分很少,如果是住院,仅需承担5%,而如果是门诊,也只需要承担10%而已。不过,由于自己有高血压的毛病,所以每月在治疗上的花费,自己仍然要承担数百元左右。

    “我是1949年10月参军,如果再稍早一点,就可以享受到离休干部的待遇。”高先生介绍其自己的经历,“参军15年,后来转业来到了广州工作,并且一直从事党务工作。”

    他也认为目前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政府多投入,否则无法解决问题,设备、医疗条件以及医务人员的待遇这些问题,如果政府不承担,光由医院自己承担的话,那么只能导致看病贵、看病难。”他还注意到报纸上的报道,说每年培养的医务人才,要流失50万之巨。

 

    77岁的何珍瑜,退休前是石牌小学的一名老师,在55岁时退休了,她每个月的退休金为7800元,花销主要在生活和旅游上面,自己的退休金也用不完。她的身体很健康,平时很少去医院看病,也就偶尔去拿点药和保健品,而且公费可以报销90%。

    对于她来说,退休后的生活相当滋润,子女们都在她家的附近买房,大家住得近,彼此经常走动,生活上过得很不错,平时喜欢运动,尤其是打乒乓球。

 

    六旬的刘坚以前是原广东省某博物馆馆长,退休后每个月有3000—4000元退休金,收入并不算高,另外,逢年过节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福利费用。她的主要花销在日常生活上,自己的退休金够自己用。

    不过,刘女士有着较高的公费医疗待遇,报销95%的费用,基本上不用自己出钱,所以,对她来说,医疗方面没有什么顾虑。

 

第三部分:大部分老人:月入中等靠节约度日

 

精打细算依然是主流

 

    收入相对稳定,对于一般的老人家来说,那么只能通过节流来度日。

    70岁的文先生,也是属于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老人家。他做了几十年的工人,而当年供职的集体企业,“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

    文先生目前每月的养老金收入为将近3000元,由于子女也已成家立业,不需要他负担,所以这些收入在他看来是足够度日的。

    而医保确实也让他减轻了不少医疗费用的负担。由于自己有慢性鼻炎,所以文先生时不时地都要买些药品来控制一下病情,这些小额的开支都由医保账户承担了,所以自己的负担也就减轻了。

 

盼按摩治疗也能用医保卡

 

    75岁的王以建颇为健谈,白t恤、太阳镜现身,但是着装朴素,裤子上还有着几个补丁。以前从事钟表行业,有着长达43年的工龄,

    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每个月的养老金不算高,大约在3000元左右,但是这些钱,对他来说,颇为紧张,因为“无病就可以过得舒服点,有病就肯定不够了”。除了养老金外,每年过年过节,单位也会给大约100元的节日费。

相对来说,王先生对于接受医疗服务的次数比较多,因为他有脚痛的毛病,每月在医药费上的开支就要在500-600元左右,虽然医保能够报销大部分的开支,但是对于他来说,依然有很多的不满,最大的不满是认为现在的医院都是在为钱服务,而不是为了人服务,所以对他来说,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希望自己的身体好,所以也得像林姨一样,天天到公园去锻炼。

    此外,王先生经常要接受按摩治疗,但是让他不解的是,去一些医院接受按摩治疗,却不能用医保卡支付,只接受现金付款,每次50元的开支,让他难以接受。

    “我一个月要去三四次,每次50元,一个月就要差不多200元,但是你想想,如果身体痛起来要人命的时候,那也只能付这些钱啦!”王先生说。

    所以,王先生也希望,医院能够在病人看病时,要实事求是地给人看病,而不是多开药,增加病人和国家的负担。

 

被“啃老”负担较重

 

    以前是高级工程师的老陈,今年已经77岁了,但是“活到老,学到老”,手里总是拿着本汉英词典来学习英文。他原来在机电局下属的广州工具厂工作。

    他告诉记者,1996年退休的时候,自己只有600多元的退休金,但是日常开销就已经要花掉三分之二,所以当时的生活过的非常拮据,而随着每年的增加,现在一个月的养老金收入也在3000元左右。

    对于这样的养老金收入水平,老陈觉得不满意,因为横向比较之下,自己当年的大学同学,只不过因为是公务员,所以同样为高级工程师,对方在1996年的时候已经有4000元的退休金,是他6倍有余,也因此,他对这种养老金双轨制度很有意见,觉得很不公平。

    对于老陈来说,生活上的负担比较重,除了要应对日常的开支以外,还要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正在上大学的孙子。因此,对他来说,同样是无病能凑合,有病就难捱。

    “我们现在的医保个人账户中,每个月会被存入196元,这么些钱,买点药还算可以,但是要看什么病就显得捉襟见肘。”

    而在老陈看来,目前的医保制度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医院。“我认为医院太黑。”

    有一年,老陈的爱人患了脑瘤,要去医院做手术,可是从主刀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等,都要一路给红包。手术之后,爱人被送入了ICU病房,病房的护士还得一人给100元的红包。那次住院手术,光是红包钱,老陈就送上了5000多元。

    “所以,对我来说,根本不相信那些医院所说的不会收红包之类的保证。”老陈对此意见很大。

 

心态好:钱少也要过得潇洒

 

    62岁的许先生心态相当好,当年是铁路系统的机修师,所以经常有机会免费乘坐火车去往全国各地。也因此,在退休之后,他最中意的事情就是去旅游。

    相对于那些高收入的老人来说,徐先生每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养老金收入,但是对他来说,钱少不是问题,仍然要过得潇洒。

    所以,他除了经常去酒楼喝茶吃饭,还努力存下一点钱来,用作外出的旅游费用。

    “钱存够了,就出去玩了!”

    对于尚属年轻的许先生来说,虽然也参加了医保,但是自己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所以目前还没有身体疾病上的顾虑。“吃得好,走得动,就多享受一下。”许先生说。

    当然,他也希望养老金收入能够再多一点,“祖国山河多美好,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我还想出国去玩,但是目前来看,出国还是个奢望,只能先在国内逛逛了。”许先生笑着说。

 

养儿防老依然不可缺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即使每月能够有社保养老金的收入,但是“养儿防老”对于很多老人家来说,还是必不可缺的依托所在。如果子女们经济条件不错,那么老人家的晚年生活也能过得相当不错。

     79岁的李老,退休前是一名工人,每个月退休金有3000—4000元,基本上都花销在日常生活上。不过,他生了4个儿子,儿子们也会经常给他一些钱,因此,生活上过得很宽裕。他身体较好,每个月要去医院一两次,花销在100元左右,而且医疗保险可以报销90%,因此,在医疗上所花的钱很少。

 

    77岁的梁姨,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她不愿向记者透露每个月的退休金水平,但是子女们很孝顺,平时也会给她一些钱,因此,她也属于不愁钱花的老人。

    梁姨告诉记者,她的花销主要在生活、医疗和保健品三方面,其中,医疗和保健品每月要花费1000元左右。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三四个病,每个月需要去医院1到2次,主要是检查和拿药,花费1000元左右,其中医疗花费在700—800元,保健品在200—300元,医保可以报销90%,因此自己出的钱也就在100元左右。

    她表示,在医保报销过程中,发现很多很奇怪而不能理解的现象,比如说治疗胰岛素病的药费医保可以报销,但所用的针管却不能报销,要自费;再比如,规定棉签不能报销,酒精不可以报销,而碘酒可以报销等。因此,她希望医保的报销范围能够扩大,尤其是对日常的感冒、发烧这一类的病应该扩大报销范围。

 

第四部分 低收入老人:有人从没去过酒楼喝早茶

 

靠健身来避免生病

 

    有高收入的老人,自然也会有低收入的老人群体。

    今年65岁的林兰卿,每天上午都会到公园去健身——一个人做些简单的体操动作,活动活动筋骨。

     林姨的情况与记者接触到的其他老人都不一样——她从来没有工作过。对此,林姨的解释是,自己的爱人是铁路的职工,为人比较老实,一直以来都没让她去上班,而是让她在家里带孩子。等到孩子养大成人了,林姨也已经40多岁了,“没有人会请我去工作的啦。”

    “说出来不怕被人笑话,我们在广州住了30多年,从来没有去喝过早茶,更不会去酒楼吃饭。”林姨说道。

    没有月收入的林姨,曾经在街道买过医保——每年缴纳500元,但是买了一年之后,她就不再续保,因为认为不合算:在第一年的时候,由于一场颈椎疼痛,痛得连翻身都困难,于是就到医院去看,可是最终200多元的医药费,经过审核之后,医保只给报销了20多元。仅仅这么一点报销额度,显然不能让她满意:“500块一年,却只给报了20多元,一年过去后,又要重新交500块,太不划算了。”于是,第二年,她就退出了这种医疗保险。

     虽然没有养老金收入和医疗保障,但是林姨的心态却非常不错,坚持锻炼,用她的话来说,正是为了自己能够少生病,这样才能减少家里的开支和负担。仅靠每月丈夫3000元左右的收入,林姨却一再强调已经足够,平时节约点就行,保持好的心态才最重要。

     不过林姨都有点小小烦恼,认为现在的医院的服务态度还应该好一点。“譬如有一次,我的爱人因为脚扭伤了,去医院治疗,但是感觉医生不太负责任,可能是怕脏的缘故,连看都不看,只是听我爱人的讲述,然后就在病历上一个劲地写,最后竟然开了200多元的止痛片。”

 

   小生意者无退休金收入

 

    而一些自由职业者退休之后,也面临着生活上的很多难题。

    55岁的吴先生,以前是一名个体经商者,所以没有退休金,平时主要花销是生活费用。记者采访时,他正因病住院治疗。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可以报销40%的医疗费用,住院期间的开支大约每天要 300元,主要包括药费和住院费用等,他有社会医疗保险,可以报销40%。对于他来说,虽然儿子也已经参加了工作,但是生活上,依然主要靠自己过去的积蓄度日。

    而68岁的刘先生,以前也是一名小生意商贩,因此,他既没有任何退休金,也没有医保,目前完全靠自己的积蓄度日。

    刘先生每年一般接受两次体检,每个月的医疗费用在2000—3000元,主要花在药品和保健品上。他表示,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程序很复杂而麻烦的情况,而且由于自己没有医保,完全不能报销,经济负担比较重。

 

有人退休后还在为房忧愁

 

    56岁的简女士,在记者采访的退休老人中,算是一个“年轻人”了。由于尚属年轻,但是她告诉记者,医疗和住房,是自己焦虑的两大问题。

     “当年的工厂虽然有福利分房,但是我却一直没有享受到这种分房的待遇。知道现在,一家人还是和家婆住在一起。曾经申请过廉租房,也没有获得批准。”陈女士如今每月有2400元的养老金收入,这笔收入在她看来,肯定是不够的,只能是勉强度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