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对”的力量

(2012-03-04 18:48:28)
标签:

李世民

魏征

方韩大战

文化

 反对的力量(都市早茶) 刊登于2012年2月29日广州日报

      

       说起明君贤相的组合,应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这对人儿来。不过, 若是要追问一句,李世民那辈子最想杀掉的人是谁?答案是非魏征莫属。试举一例,说李世民玩个鸟,偏偏被魏征看见,李世民怕这个家伙唠叨,就藏在怀里,满心想着等姓魏的走了之后,可以继续把玩这只鸟,只是魏征偏偏轴的很,偏不走,于是鸟死帝悲,你说这魏征坏不坏?要不是有些贵人相助,力劝李世民这个理性控制力尚属上乘的人物,一个魏征,根本不够,李世民非得多克隆几个,多杀几次,才解气。

     历史已经飘走了,可是总得从历史里面扒拉出点道理来,才能为我所用。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出了名的好皇帝,有着魏征这样的反对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反对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科学家们很爱做实验,于是他们也对反对的真正作用进行了实验。他们找来一些人,让这些被试者就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很惊讶,那些看似一团和气、全体一致的讨论,得出的结果,距离答案,很可能差的很远,而那些各有各的意见,表面上很喧嚣的讨论,居然距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于是,科学家们恍然大悟,所谓反对其实并不是一种冲突,而更多的是一种防止偏执和错误的有力保证。

     而放至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意见纷呈,众说纷纭,但是当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一个问题时,即使各自水平参差不齐,而最终的主流答案,也往往是能够带来更好结果的选项。这,其实就是互联的精髓所在。

     所以,我们在讨论方韩之争的时候,才会发现,正是有了一种反对力量的存在,那个如日中天的韩先生才会努力扮演出一种公知的形象,如果没有制约,那么这个拥有强大话语权的人物,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那就是滥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