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芬奇的困惑

(2011-07-14 19:53:24)
标签:

杂谈

刊登于2011年7月13日 广州日报都市版 都市早茶

  

  关于“达芬奇”家具店的这类质疑,其实并不是第一次。

  若干年前,曾经有网友发帖,称当时走红的一个品牌,虽然号称是法国生产,然后进口至国内,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好事的网友说,法国本土根本就见不着这款产品,并且,在追查到品牌在法国的注册地之后发现,只不过是个空壳公司。

  于是,网友指出,这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之策,在本土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后贴牌,再进口至国内,而此时,产品的身价自然已经是翻了数倍。

  由此帖开始,甚至还展开了当时的一场大争论。风头浪尖的商家自然是信誓旦旦,说网友造谣,而发帖的网站要负责任。网站则坚持立场,认为网友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

  最后,商家依然在热卖产品,是非真相,再一次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总有些真相是大白于天下的。又是若干年前,有个号称是丹麦原装进口、实际是在国内生产的高尚音响品牌,就在2002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最终为市场所淘汰。

  欧典地板则又是一例,当年宣扬自己的德国血统,后来也是被央视所曝光:与德国没啥关系。较真的记者甚至杀到了德国当地,调查究竟有无一个叫“欧典”的地板牌子,在真相面前,欧典公司终于态度大变,道歉但坚持质量保证。虽然如此,品牌影响力已经是大受影响。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总结出:第一,出口转内销,土货变洋牌子,是很多商家营销的不传秘籍;第二,一定要和央视打好交道。

  那天逛街要买件衬衣,赫然发现商业街两侧的专卖店,莫不挂着莫名其妙的洋名字,暗示着自己的洋血统,但是内中产品,不过是珠三角某地小工厂制造出来的。

  这些非要给自己贴上洋面子的商家,其实产品质量并不差,但是却要用这种方法来营销,光是责怪商家无耻并不公平,最终的问题,恐怕还是出在我们心里,那浓厚的崇洋媚外心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