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2007-07-09 17:47:39)
标签:

美图

文化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选自穆小玫戏剧人物画集《水墨国粹》
                       

    上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画家关良所开创的一种新的戏剧绘画形式——水墨戏曲人物画脱颖而出。由于关良酷爱京剧,他把西方印象派绘画手法糅合到中国水墨写意之中,填写了中国戏剧美术新的篇章,发展了自成一派的关良戏剧美术的“品牌”。

    近年来,十艺善缘失聪女画家穆小玫用心研究京剧人物造型和京剧人物个性,以唯美写实、形神兼备的水墨特色创作出“打金枝、牡丹亭、杨门女将、珍珠塔、贵妃醉酒”等一大批系列水墨戏剧人物作品,引起了书画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见杨贵妃婀娜娇姿撩人欲醉,水袖单线充满了动势;穆桂英飒飒英姿击鼓抗金兵的气冲霄汉,极具张力;画笔下白娘子忧愤的目光映出了悲壮和无奈,李香君透过悲怆的神色哀诉“离合之情,兴亡之感”;美丽与哀愁杜丽娘、忠诚爱情暗赠珠塔的陈翠娥、娇柔哀婉的陈杏元、婀娜多姿的红娘等等一个个古典戏曲人物,在穆小玫的笔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戏剧中的人物在观者面前活动起来。

中国戏画是用中国画来表现中国戏曲的画,用国画来表现中国戏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艺术的独特性。戏剧和水墨两种艺术因文化根源的相同有其共性,又因载体的不同有其强烈的个性。穆小玫认为中国画与中国戏曲艺术具有一个共同的艺术契合点,这就是戏剧本身是一门写意的舞台艺术,戏剧的虚拟性、象征性和夸张性的表现手法同国画夸张变形的写意手法是艺术本质的相一致,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手法同戏剧手、眼、身、法、步表演程式来表现人物神韵的艺术手段相一致。画戏剧人物不同于花鸟画,既要有中国画的笔墨写意情趣,又要准确把握人物的形体和神态,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就是一个艺术剧种的再现。穆小玫的中国画戏剧人物,是通过运用唯美写意的手法和独特的色彩设置显现其作品风格,利用水墨的特质语言去表现亦同亦异的戏剧艺术,在两种伟大艺术交汇处的边缘找到一个最恰如其分张扬其个性的点,对戏剧人物画意象的造型,集中综合再造、浓缩甚至夸张、变形的强化处理,创造出既似生活原型,又胜似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所以她每每下笔着墨,总表现出画家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而且大多取情怀激越的特写构图,通过琳琅的色彩与墨的交叠透出某种具有装饰趣味的舞台效果,反映出她对某种趣味的追求、某种境界的探索、某种精神的坦露。她努力探索并充分利用了戏剧艺术视觉上的错觉抽象感把握画面节奏,夸张强化塑造人物造型,用写实与写意手法结合、表现主义与具象主义形式的结合,使画面既具戏剧艺术程式的精髓特质,又富于水墨画笔墨语言的千姿百态。尤为突出的是,她着力于发挥水墨材料自身特性,努力将其与所描绘的人物恰到好处地与空间糅合在一起,大气自然、从而产生一种别样的和谐。这种通过作品所溢散出来的形式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天成率真的品格。穆小玫用墨凝重迟拙,线条遒劲,使笔下的人物生动而不轻狂,一招一式,颇合舞台上的板眼节奏。穆小玫笔下的戏剧人物,用笔细腻、讲究,既不失传统的柔和,又充满了现代的时尚气息。在画面布局上,它突破了舞台艺术的局限,把传统的戏剧人物特写化,使人物达到更完美的境界。这就是穆小玫所画戏剧人物的魅力所在。她的戏剧人物作品不论是武还是文,使观者常常看到、感到的或是一曲浓郁、醇厚的华彩乐章;或是一组铿锵热烈的鼓锣镲亮音;或是吟唱、或是咏叹;有温婉、有情趣;准确而生动地再现戏剧人物的神态,做到神似、形似、情似,使你遐想于画外,走进了剧场,耳边想起清脆的锣鼓声和高亢的唱腔正从画中飘扬出来。她似乎把戏中有关角色应具备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一整套传统表现技艺,通过巧妙的构思、精湛的绘技,用墨韵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使观画者犹有观其画如见其戏,听无音恰似有声的感觉”。使之更加形神毕肖,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以她独有的色墨与神形相融,灵气洒脱与大气,展示水墨的神韵,诠释国粹之魅力,呈现出绚烂之美,浪漫之美。

出身书香之家的穆小玫,7岁开始学画,童年时就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虽然幼小时因药物致残,从那时起再也听不到美好声音。但受家庭的影响,自幼如痴如醉地沉缅于中国京戏的魅力,十几岁起,就开始把看过的京剧中的人物用笔画出来。从此就没有间断过对戏曲人物画的探索和创作。

穆小玫分配在荣宝斋工作后,深厚文化传统氛围和大量的经典作品给穆小玫成长与绘画的滋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她于九十年代又入读长春特教学院美术系对美术绘画进行了系统学习,毕业后又回到荣宝斋从事编辑和绘制工作。她既学了国画技法又学习过工艺设计,还从事很长时间的临摹名画工作,使穆小玫水墨技法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

穆小玫在正常的水墨创作中,长期来认为用国画的写实形式表现国剧人物是“艺术的再艺术”、“精粹的再精粹”,当绘画将一切戏剧中的人物造型都支解分离,重新按它种观念综合,单纯追求抽象之抽象时,戏剧人物画也就失去其戏剧本原的意义了。只有把韵味、戏味、品味进行和谐融合,戏剧和水墨这中华两大文化瑰宝中的艺美之魂才可以凸现。二十多年来按照这样的创作准则,使戏画艺术造就了独有风格。

从穆小玫作品上看,画风受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装饰构成主义特点的影响,潇洒飘逸、灵动放达。在构图方法上,严谨饱满简约的概括,充分吸收戏曲表演中舞台造型和调度的艺术感染力,并常常以半景式、特写式的方法随心所欲地表现对象,安排构图。在人物脸部特征上她特别注重舞台上的视觉效果,强调、夸张、程式化,注重角色的身份、地位差异,集中凝聚和形成了它在线条处理、造型格调、设色技巧以及题材选择上的艺术特征,使画面更具幻化色彩而富于韵律,造型夸张优美,人物神态细腻。她善于用墨,尤其是用水。画已经裱出了好几年,还是水气泱泱,好像才掷笔脱手。她巧于用色,注重色彩层次,敢于以透明度极高的品色红、绿、青、紫实施大强度对比和重叠,人物色彩活泼丰满、有的乎缓曲雅,有的对比强烈,呈现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她把传统的笔墨程式、水墨的点划勾勒特点、平面构成的布局取势和灵性的艺术精神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不同人物形象的美感、服饰色彩艳丽美感和人物内心世界个性特点。虽然笔下很多是巾帼人物,但刚柔劲健的特点,使画面中的巾帼之气向四边外延。在干湿、浓淡、疏密的构成的整体气势中,显示出一种特有的灵性和形式特征。这种既有继承,又有独创的方法,凸显出其鲜明的作品个性。它不仅保持了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且通过创造使传统体裁的对象又具有了现代绘画形式的某种圆融和谐。她笔下的对象一扫矫奢萎靡的造作技巧,更不囿于传统文人画的笔情墨趣,而是让人看到的是一个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动感强烈的鲜活人物。

能够让一系列戏剧人物在笔下鲜活生动,并形成水墨戏剧人物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是根植于其坚实的艺术功底。穆小玫天资聪颖,悟性甚高,她甘于寂寞,安分勤奋,研究学问。她在荣宝斋近20年艺术生涯打拼中,从不慕远贪高,而是脚踏实地,走的是勤修苦练、胸存古今、熔铸百家、萃取精华的一条创作之路。几十年的寂寞,终于使自己笔下的表现人物技巧越来越娴熟,笔触的气势节奏自由流畅、水墨滋润鲜亮。设色典雅明丽、与众殊异。一个在听不到声音世界里画水墨戏剧人物,所表达对戏剧的理解方式也是和常人不同的。她不能说话,但却是用自己的、独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她用心灵去感悟戏剧艺术的一招一式,在中西艺术继承融合中探寻着水墨画传统韵律的笔墨语言,拓展水墨画艺术语言层面和其文化内涵,并在中国画艺术继承融合中探寻着戏剧人物画传统韵律的笔墨美,古典意蕴的意境美,现代意识的意象美。

穆小玫的不少佳作被国内外戏剧爱好者和书画爱好者收藏,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和肯定。中国艺术史上声名赫赫的雕塑大师刘开渠,国画大师王雪涛、范曾、程大利等等都曾对穆小玫精谌的画艺赞叹不已,称赞她的作品是中国人物画在传统意义上创新成功的典范,是中国戏剧人物画的新派人物。十艺善缘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编辑推出限量绢印本的穆小玫戏剧人物画集《水墨国粹》,将有许多新创作的戏剧人物形象呈现给喜欢她的中国戏画的朋友。

 

 

   穆小玫,女,汉族。1957年生,北京市人。失聪。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执行委员。

    8岁时被选入北京市少年宫学画。1977年入荣宝任科美编辑。1990年毕业于长春大学国画系,擅长国画人物。其作品曾获首届中华巧女工艺品大奖赛一等奖、国际中国画博览会大赛优秀奖、台湾海峡两岸聋人摄影绘画联展和第五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银牌。曾多次随中残联代表团访问日本、捷克、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举办个人画展。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水墨戏剧人物新派画家穆小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史晓慧新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